祖孙三代五个兵 好家风永相传——记舒城县城关镇周业青家的部队情结
毛尚书
人们常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但对于周业青来说,却是全家当兵、全家光荣!
在舒城县城关镇,有一个特殊的军人家庭,50年间,祖孙三代出了5个人民子弟兵。
心中有责 选择当兵去
70多岁的周业青是城关镇政府退休职工,是全家中最老的兵,在老人家里,他为我们讲述了他家与部队的深厚情结。
他说:“当兵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接受祖国的挑选,保家卫国,锻炼成才”。1964年,19岁的周业青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共和国战士。
“当时我被分配到南京军区第144团,刚去的时候,有点不适应,想家也有点后悔,每天的训练很累,但是我坚持了下来,然后我发现我渐渐地爱上了部队的生活,每天都过的很充实,很有规律,不但增强了体魄,增加了使命感,还学到了很多在地方根本学不到的东西。后来,由于我个人表现比较出色,在部队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业青回忆说。
“没当过兵的人根本就不会体会到什么是战友情,战友,就是战壕里的另一个自己,是可以随时愿意为你挡子弹、为你牺牲的兄弟,这种感情,只有真正当过兵的才知道。”说到昔日的战友,周业青眼里饱含着泪花!
薪火相传 说服儿子去当兵
“时间过的飞快,感觉自己才刚退伍,一转眼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儿子周建宝,现在城关镇政府上班。那是1993年,儿子年满18周岁,到了参军入伍的年龄,我就寻思着,把儿子也送到部队锻炼锻炼”。说到这里,老人家眉飞色舞,神采奕奕。
“那后来呢”?我问他。
“后来,我就把儿子叫到跟前,我问他:去部队当兵怎么样?谁知道这小子当时斩钉截铁地泼我一头冷水,告诉我打死也不去,当时我就懵了,一下就变的很被动”。
“再后来呢”?
“再后来我就一边做他思想工作一边做他母亲思想工作,一闲下来就给他讲我在部队里的故事,怎么训练的、怎么入党、怎么跟战友相处等等,这小子听着还挺有劲,我一看差不多了。报名的前一天晚上,我把本地的战友们都请到家里吃饭,大伙儿合着给他娘俩讲当兵的种种好处,有的战友还当场示范了几套组合拳和擒拿术。年轻人嘛,骨子里本来就有血性,当场就表示要去当兵了,他母亲也表示尊重孩子的选择。就这样,第二天我就带他去报了名并参加体检,很顺利,最后他被分到了南京军区某部。”老人家很自豪地说。
“1996年,这小子当兵退伍回来,回来的第一句话我就问他:你后悔当兵吗?当时这小子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以后他的小孩如果是男孩,也要让孩子去当兵”。
“回来后,这小子娶了个老婆也是当兵的,退役后在柏林乡卫生院工作至今。这样,我们家又出了一个兵!”老人家非常自豪地对我们说。
家风相承 再送孙子去参军
时光转眼就来到了21世纪,周业青的孙子辈转眼长大成人。可喜可贺的是,他的两个孙子是一对双胞胎,大的叫周明越,小的叫周明超,两个小伙子都很有精神,也是当兵的好苗子。
今年,周业青的双胞胎孙子已年满18岁,且均已高中毕业,正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该送去部队锻炼锻炼了!”从小就对儿子的言传身教派上了用场,儿子非常支持两个孙子报名从军,听说要把两个孩子都送去部队,媳妇虽然不舍得,但毕竟自己也是从部队出来的,深知部队对孩子的帮助。这对双胞胎兄弟从小受到父辈们的影响,更是渴望能像爷爷和父母一样去部队里锤炼成铮铮铁骨!
8月1日,这对双胞胎兄弟在父亲周建宝的陪同下,来到了镇武装部报名参军。8月7日,他俩均体检合格,政审也顺利通过,一切都很顺利。
如今,入伍的日子越来越近,这对双胞胎兄弟已收拾好行囊,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部队,刻苦训练,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