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娟 本报记者 鲁艳艳
“现在家里养了4头猪、115只鸡鸭、6条狗,还有5亩鱼塘,得赶紧趁着天气好把玉米晒干了,鸡鸭和猪都等着要吃呢。”正是秋收季节,霍山县单龙寺镇双龙村奚家岭组的汪正平夫妻俩正在翻晒家里新收的玉米。晒得黝黑的汪正平说起今年发展的产业,一脸笑意。
“汪正平家是今年经过村民评议后确定的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上学,小儿子今年刚高考。他们俩口子一个心脏病,一个气管炎加风湿,都干不了重体力活。”村文书江善龙告诉我们,“以前,一家人唉声叹气,自从开展精准扶贫,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以来,他们家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
“在精准扶贫中,我们不怕对象家庭困难,就怕他们没有信心和斗志。因此,在精准扶贫具体实施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帮助扶贫对象想办法、找对策、发展产业,更重要的是要燃起他们对好生活的向往和脱贫致富的信心。”该县移民扶贫局负责人叶纯森说。
与汪正平家结对帮扶的是该县县直工委的葛荣清,至今他还记得第一次去汪正平家的情景,那时候他们还不怎么待见这些来扶贫的干部。“一进家门,看到他们俩口子都恹恹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看着真着急。”“说真的,我们刚开始真没有信心和想法。你看,一家四口人,两个孩子上学等着钱花,两大人一年到头病怏怏的,企业不要我们,技术要求高的我们也不会,能干啥呀!”说起第一次听说“精准扶贫”,汪正平还记得当时自己满心怀疑。
为了帮助汪正平一家树立脱贫信心,葛荣清去汪正平家真是比走亲戚还频繁,经常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陪他们去看茶园、下田地、到池塘,看得多了,主意也就多了。看到汪正平妻子经常因心脏问题喘不过气,葛荣清就四处托人寻访到一位老中医,用了省钱省事的食补方子缓解了她的病痛。老汪一家一下子对葛荣清多了一份说不清的感激和信任。
为了帮老汪脱贫,葛荣清自掏腰包帮他抓了两头本地黑毛猪崽,跑去相关部门为老汪家今年考上大学的孩子争取助学金,联系农技部门帮助他进行低产茶园改造。看到葛荣清忙前忙后,老汪有点不好意思,但是生活的信心和底气却越来越足了:“这些来给我们帮扶的干部真是没的说啊,就是父母对子女也不见得能这么细心周到。有他在,脱贫肯定没问题啊。”在帮扶干部的带领下,汪正平又主动提出多养两头猪,再养上一百多只鸡鸭,还在鱼塘里放上了鱼苗。现在,葛荣清正在积极动员身边人认购老汪养的土猪肉,并帮申请3万元的产业发展小额贷款。
“我家今年的茶叶收成不错,就是还有一些制成的干茶没有卖掉,怎么办?”6月底,太平畈乡洪峰村安全岭村民组的李友文一个电话打到了帮扶单位霍山县委宣传部。“别担心,我们来想想办法,争取帮你把这茶叶推销掉!”第二天一早,李友文背着十斤自家制的茶叶走进了宣传部。
李友文家三口人,妻子早逝,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拉扯两个孩子长大,目前两个孩子正在读大学,欠下许多外债,生活十分拮据。为了帮助李友文一家早日脱贫,县里安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君与他家结对。曹君先是与县内企业联系,让他在企业务工,却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办法坚持下来。曹君又鼓励他种植天麻,对茶园进行低改,时常给他打气:“只要你想养点什么或者种点什么,你只管去做,销售的事情我们会帮你一起想办法。”现在,李友文利用孩子暑假时间在上海找一份做保安的工作,忙着给孩子筹措学费。“没想到,我人在外面打工,茶叶还能卖完。曹部长真是个好领导,一心想着怎么帮我。”听说曹君将卖茶叶所得的2500元钱让村干部转交给他,李友文赶紧给曹君打了电话表示感谢。
“有你在,脱贫没问题!”霍山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群众给了广大党员干部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