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上花璀璨——金安区文化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刘扬

  10月15日,由金安区东河口镇退休文化干部陈良亭历时十年搜集整理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大岭》,在市第二届桂花节上向公众展演,挖掘出大别山区民歌、民舞和礼乐文化的源头。此前,国庆长假前后,该区十多个乡镇街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文艺演出,近2000干群登台竞艺,把金安区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演绎的丰富多彩。

  金安区是江淮分水岭上的文化大区,这里有江淮儿女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的独特的民间艺术——翁墩剪纸,有仅在本区域流传的历史悠久的皖西农耕祭祀歌舞——邀大岭,这两种艺术形式分别入选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安还是全国稀有曲种——六安灯歌的发源地,群众文化活动异常活跃。这里还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及部族活动和聚居地,有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六安汉王陵墓地……。

  近年来,金安人在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津津乐道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捧着祖宗的东西炫耀是不能长久的,必须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变资源大区为文化强区。金安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历史机遇,着重从加强文化基层设施建设、铸就强势文化品牌、悉心培育专业和民间演出团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等方面入手,迈出文化强区的铿锵步伐。

  文化大戏必须有舞台才能上演,建设文化强区必须从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近年来,金安区围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突出抓好“三个三”。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6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发展新理念 转型新机遇2016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开幕孙云飞毕小彬巡视我市展区⊙食品快检 保障安全⊙交出民生幸福答卷——四论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省人大常委会来皋开展环保执法检查⊙三季度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0.4%⊙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提前“交卷”⊙分水岭上花璀璨——金安区文化建设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