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西河口乡 程士华
裕安区西河口乡地处山区,仅龙门冲一个村面积就达20平方公里之多,由此不难看出,人口是多么的分散。为贯彻落实《新老年法》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27号文件精神,“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规划”。把乡级老年学校办好,老年学员能达到上级要求(100人),就必须设法让老年学员的来源广泛,让更多的老人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与时俱进地做时代新人。
西河口乡直各单位至今离退休老同志仅17人,真正能参加学习的只有10人左右。因此,我们就从老村干、老教师中拼凑近百人为乡老年学校学员,而每次能来参学的人数也将就够三分之一。
为扩大基层老年教育的老人参学面,提高老人入学率,我乡今年增办一所汪塝小区老年学校。把从全乡各地来居住的小区老年朋友集中起来,在乡文化站上课。
汪塝小区目前居住240户人家,有87位60岁以上老人。这些老同志都是随子女从全乡13个村居中汇集到一起,除少数看生意门面,多数老人都在为子女看家或陪读。这些人有半数是从深山沟走出的,生活习惯都是“解放”牌老式的。还有不少老人不识字,连日常的文明用语,洗刷后的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送入垃圾桶,甚至抽烟的烟蒂进烟缸,吐痰入盂都不习惯,更谈不上人际关系要和谐,环境卫生要整洁,言行举止要文明了。于是,我们深入到所有有老人的家庭,动员老同志到老年学校学习受教育。
小区的老年学校创办容易,可如何让老年朋友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如何让老年朋友克服过去居住在深山沟单庄独户,一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很少和外界人交往之旧俗;在小区生活要学会如何经商,如何和邻居和睦相处,如何接受并适应城镇化的现代人生活习惯(例如:饭前饭后勤洗手,各种废弃物不能乱扔,楼上不能向窗外抛物,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平时言谈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休息);如何遵纪守法,自觉接受乡规民约的约束等等这些新型城镇化的现代居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抓好老年教育,认真培养、引导和提升集镇小区老年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让集镇小区更文明美丽,更幸福安康。
如何抓好集镇小区老年教育,让小区各个层面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朋友能自觉主动的走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娱乐,共同交流,共同提高觉悟呢?小区老年学校如何能越办越好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
主动争取领导重视
首先是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重视,其次是小区的属地领导重视。小区办老年学校既不是乡直单位,又不属哪一个村居,他是由五湖四海到此购房居住才走到一起的。有干部,有教师,有商人,有更多的是农村群众。为了把老年学校办好,抓业务的同志一定要精心谋划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赢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让领导们主动为老年学校排忧解难,广纳生源,巩固和发展老年教育的教学成果,使小区老校越办越火红。
精心组合教育资源
对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而大多数来自农村山区、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要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精心组织好教学内容,以便让老人们感觉到增长知识学得开心。比如利用远程教育,能及时播放国内外大事、时事、新鲜事和突发事,从网上下载国家级专家作老人保健、科技致富等专题报告,讲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的幸福美好的小康美景,讲解新时期土地确权登记、宅基地如何和城里土地同样升值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政策,同时结合讲解“老年法”和祖辈陪读如何了解“儿童保护法”。其次,西河口乡是革命老区,有许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许多神奇色彩特浓的神话故事;更有许多大老板在外创业有成回报家乡的动人情景。我们利用这些乡土教材在老年学校的课堂上进行讲解,让老同志意识到本乡本土身边的事,摸得着,看得见,触景生情,回味无穷。清清楚楚知实情,明明白白受教育。
努力提高教学品位
远程教育课是新时期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信息快、范围广、内容多彩、图文并茂、逼真形象、非常有立体感,吸引力十分充足。在利用乡土教材时,面对面和老同志讲课,就要在语言文字组合上讲究技巧,要力求多用形象的成语、歇后语等幽默语言来适当穿插在讲课之中,多用戏剧性方式教学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老人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教学类型上要灵活多样。适当安排走出教室,到敬老院、到红军广场、到美好乡村示范点、到农科教基地、到养殖种植专业户等场所参观、调研、劳动,也可因人所好,开展棋牌、扑克、垂钓、乒乓球、篮球、竞走、广场舞等活动。
总之,在农村集镇小区办好老年学校,既扩大了教学面,增加了老年人的参学率,又让集镇小区的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真正让美丽乡村的老年朋友成为环境卫生图整洁,言谈举止讲文明,邻里和睦能包容,社会稳定多调解,优良家风传帮带的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