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以前我们接待的多是散客,经营时间一长,人家看我做事实在,都愿意做个回头客,都想着帮我介绍朋友来。现在我们也与北上广许多大城市的拓展公司搭上了线,我们提供场地和服务,拓展公司自己带团来我们这儿开展活动。他们一个团少则几十人,多则一两百人。现在我们农家乐也开始那什么转型升级了。”性格爽朗的蔡胜明开着玩笑说。
“以前家里出产的茶叶、板栗、葛粉啥的到处都卖不掉,现在摆家门口就有人来买了,不愁卖不出好价钱!”村里的贫困户杨大妈想着刚被一车外地游客“一抢而光”的50多斤茶油、10多斤蜂蜜,就乐得合不拢嘴。在“心愿”农家乐门前的小广场上,一排排摊点周围都簇拥着游客,连地里的秋辣椒、嫩茄子、老南瓜都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乡村旅游是我们镇的强项,结合脱贫攻坚任务,我们一方面引导景区周边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兴办农家餐饮和住宿、提供地道食材、经营土特产品、务工等形式,成为旅游直接从业者、旅游商品提供者、旅游服务参与者,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另一方面,我们的‘后备箱’工程也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衍生土特产经营,免费发放‘脱贫攻坚惠民柜’,贫困户可以自售或代售自家生产的香菇、木耳、粉丝、干菜等土特产品,不仅为远道而来的游客献上了纯天然、无公害的乡村美味,更为村里的农产品提供了稳定畅通的销路。不单要让咱农村人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假日红利,更要让全村人都能吃上‘旅游饭’”。磨子潭镇党委书记王大春对乡村旅游的前景很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