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金安区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公路路况水平逐年提升,公路桥梁安全畅通,让村民能走出去,也让产业“走进来”,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双向道”。
横塘岗乡刘永红原来在外承揽建筑工程,非常辛苦。现在回到家乡龙王岩村开了一家民俗餐馆——刘家大院。他说:“现在的乡村跟以前不一样了,比如说通往刘家大院的这条路,由羊肠道到砂石路,到水泥路,现在又修成6米宽的双向车道旅游路。家门口的路越来越宽,乡亲们的致富路越走越顺。”刘永红说。
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
农村公路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但是,建好之后如何管好、护好、运营好,这是摆在金安公路人的一大难题。8月13日,金安区在马头镇召开全区农村公路“路长”联席会,推广马头镇“实践”。
行走在马头镇乡村公路上,6米或4.5米宽的水泥路两旁栽植红叶石楠、紫薇、银杏等苗木,绿树、鲜花共生,交相辉映。路面十分整洁,很少看到杂物,不时还能看到路过的村民捡起路上的垃圾。“路虽然是政府修的,但路是给我们走,自己的路自己要珍惜。”村民王修道对记者说。
2017年3月开始,马头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把境内道路养护发包给马头本土一家企业,今年又积极探索实行“公司+村委+农户”养护模式,将道路破损维护、道路绿化、路灯维护整合一起,交给公司管理,另一方面,将全镇100多公里村级道路分包到段,按照就近就邻原则与111人签订管护合同,责任到人,每条路有人管,每段路有人问。镇村两级道路专管员协助路长巡查管理道路两边安全生产、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行为,路长每周上路巡查2-3次,部分群众还义务当起保护村道的监督员,680余盏LED路灯彻夜不眠,上百公里路肩无一农作物生长。几乎每天晚上沿公路步行到街道群众活动中心跳广场舞的胡大楼村67岁老人吴本如,她说:“现在家门口的路又直又宽,走夜路有灯照着不黑,不怕摔跤,干嘛不去跳舞,健身又快乐!”
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四好农村路”,给金安区广大群众带来新生活、新产业、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