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产业”破茧成蝶的启示

  储勇

  毛毛虫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变成蛹,然后再破茧变成美丽的蝴蝶,这就是“破茧成蝶”,是自然界的一种美好意象。然而笔者这次采访了解到,对于茧丝绸加工而言,是不允许蚕蛹破茧的!因为这样就没有完整的蚕丝了。不过,对于这一老产业本身而言,却又期待“破茧”。

  欣慰地看到,霍山茧丝绸产业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栽桑养蚕,到经历茧丝行情跌宕起伏后,不少农户挖桑毁桑改种其它作物,产业逐渐沉寂,再到如今养蚕走向规模化、精细化,养蚕户积极性和蚕茧质量逐步提升,产业渐发“新枝”,整个产业再度焕发勃勃生机,并呈现“破茧”之势。这一老产业的“蝶变”,给当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诸多启示。

  首先,老产业转型升级要有新思路。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家庭收入的多元化,如果继续以一种家庭副业的形式发展蚕桑,将其零星分散于千家万户,产业的发展势必容易被忽视。因此,要走新途径,规模化经营方是正途,规模经营才有规模效益。同时,要善于过程创新,实现有质量的发展,例如,该县蚕农摸索的变集中养殖为分批养殖、栽植可机收的蛋白桑等方法,就很好地实现了节本增效。

  其次,老产业转型升级要与市场充分对接。该县茧丝绸产业“蝶变”过程中,与市场实现紧密接轨。通过“二次返利”机制,蚕农和加工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既解决了困扰蚕农的蚕茧销售难问题,加工企业也有了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而且还提升了企业利润,达到了“多赢”的效果,蚕农在更多地享受到产业发展成果后,发展蚕桑积极性提升,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再次,老产业转型升级要用科技赋能。霍山的蚕茧价格为何会高于周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老产业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实现不了转型升级。必须要善于借助新科技、新成果的力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让老产业产生新的积极变化,并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最后,老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多元化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霍山的茧丝绸产业已跳出“种桑养蚕,养蚕缫丝”的传统思维,在巩固兴桑养蚕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对蚕、桑的潜在综合价值链精深开发,开发多用途系列蚕桑新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单一的养蚕缫丝向多元化开发转型,势必提高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选择年月
<2019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老产业”何以焕发“新活力”?—霍山县茧丝绸产业发展观察⊙“老产业”破茧成蝶的启示⊙淠河岸绿水清用水充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