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仁安
我是在新中国呵护下成长的“50后”,回望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收获,深切感受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1951年7月,我出生在皖西大别山北麓丘陵山冲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温馨的稚童岁月。1958年秋我上学了,是我们董家第一个上学堂的孩子。我十分珍惜上学读书的机会,学习很努力。1968年夏天我接到六安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入校读书之前,我向大队民兵营长请求:如家乡征兵时请一定要告诉我,我想当兵。因为我觉得,18岁才读初一,年龄太大了,想到部队闯一闯。
1969年至1988年,在部队二十年是我人生经历最丰富的年月:一名农村青年学生,在部队培养教育下,入党提干,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团长。在这过程中,有奋斗中的艰辛,有奋斗出来的幸福感。记得在1969年12月,我参加了部队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结合部队学习、训练情况,近千字的习作在军报发表,激发了我浓厚的新闻写作兴趣。从此,我经常给军内外报刊写稿投稿,偶见手写字变铅字的“豆干”,兴奋地体味着丰收的愉悦。
1970年12月参加提干体检,意想不到查出“两上肺浸润性肺结核”。在疾病面前我没有泄气,勇敢地同病魔作斗争,积极配合医生治疗,99天后我带着“病灶硬结期,全休半年”的证明出院了。不过我把出院证藏了起来,仍像健康人一样精神抖擞地带领全班战友奋战在营建工地上。那年11月,我再次提干成功。小学毕业的我,却参军在技术兵种——炮兵侦察测地专业,军事训练时,面对寸厚的《测地教程》我也曾一筹莫展,因为那里面的知识都是高中以上的数学。但是我不信没有爬不过去的高峰,抱着教程,一页一页地啃,一章一章地读,挡住了就问老兵、问班长。由于我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书中知识虽然不能全都理解,却也能懂得六、七成。1980年,部队送我去总参宣化炮兵学院。在决定是否退学的入学考试中,我竟然考试合格。此后在两年院校学习期间,我不仅取得中专学历,还报名参加了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函授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军校毕业回到部队,我被提拔为团司令部副参谋长。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我又报名参加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之余,三年挑灯夜战,取得大专文凭。由于我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心态,顺不骄,逆不馁,一次又一次把不利抛到了脑后,我深信,积极争取利好形势,幸福就在前面。
1988年10月,我转业回到家乡后,曾在企业、机关任职。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我依旧难舍业余写作的爱好,经常向各级各类媒体投稿并时常有收获,还担任了《安徽日报》、《皖西日报》等多家报刊通讯员。
2002年退休后我参加了裕安区和区直关工委工作,17年来,除公文写作外,每年都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关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言论等稿件30篇(次)以上,还年年被评为裕安区“关工”宣传报道先进个人,2016年又荣获裕安区“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和“六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我时常想,我的幸福是党和国家给的,我要退休不退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贡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