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脱贫利器”——记六安市园艺学会理事长柳士勇
本报记者 余浩
柳士勇(中)指导桃树种养
作为六安市园艺学会理事长,柳士勇利用所在公司种苗生产和推广上的技术优势,遴选科技人员和合适项目开展产业扶贫,通过劳务扶贫扩大精准扶贫收益面,并指导当地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水果新品种生产,通过水果种植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脱贫。
金安区城北乡瓦屋台村是市科技局牵头帮扶的重点贫困村。为了帮助该村发展,柳士勇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成员和项目进村帮扶。在村里干部支持下,柳士勇把几户贫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建立互助小组,一个面积10亩左右的园艺产业扶贫基地雏形初现。柳士勇利用所在公司的技术优势,将猕猴桃育苗项目带到扶贫基地来,带领贫困户进行猕猴桃苗木繁育。与此同时,他还在该基地进行香椿芽生产和茄子等蔬菜育种生产。通过“两头确保”的办法,产前确保种苗种子和技术,产后保价回收产品(种子、种苗),柳士勇无偿地给贫困户提供种子,生产出来的猕猴桃种苗由柳士勇团队帮助销售,而生产出来的香椿芽,先由贫困户自己售卖,销售有困难的,再由柳士勇团队帮忙找销路。就这样,基地里的农户每年每亩土地的收益达到了5000元以上,为他们的脱贫致富注入了动力。
无独有偶,在金安区淠东乡海潮村、甄刘村,柳士勇利用种苗生产和推广上的优势,带领团队人员进行订单式产业扶贫。他们给贫困户和困难农民提供桃树等果树种苗生产订单,并由所在公司提供砧木种子、接穗、技术培训。贫困户负责养护这些果树苗木,生产出来的种苗由柳士勇团队回收。这样的模式,每年给当地20多户农民新增收入1万多元。
2019年春季,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金安区施桥镇跃进村农民黄道成的桃园得了菌核病,很多桃花生病腐烂。由于面积较大,黄道成又不知道桃树得了啥病,焦急万分。柳士勇接到求援电话后,立即赶到了果园,及时调查病症,对发病果树开出药方予以控制。为进一步摸清病原病因,柳士勇还专门采样送到省农科院进行检测,请专家会诊,及时帮助果农遏制了病情蔓延,挽回了果农的巨大损失。裕安区独山镇有一个老张猕猴桃基地,柳士勇每年都要到访数次,亲自培训修剪、授粉等技术,示范管理过程。
在椿树镇与三十铺镇交界处,有一片占地1400多亩的猕猴桃产业园。该园是柳士勇团队和椿树镇合作建设的另一处农业产业扶贫基地,主要进行猕猴桃生产。出于生产需要,产业园每年平均吸收周边农民50多人务工,其中贫困户12户,包括智障贫困户1人。加上奥林园艺公司本部等基地,柳士勇每年合计提供120多个就业岗位,2018年实际支付农民务工工资8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王家凤家一年就增加收入2万多元。
柳士勇和他的团队成员一年下来,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技术扶贫一线奔波,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多数时候,他们的身影都出现在各个贫困村果业基地和产业基地的田间地头,服务范围除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霍邱等县区外,还深入到岳西、宿松、枞阳、肥东等地,开展技术扶贫。在柳士勇看来,他们今后的目标就是要将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化成脱贫利器,带领更多地区、更广大贫困人口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