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形势 明确新任务奋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局面

三版70100074.jpg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就业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关乎众多毕业生家庭的福祉和社会的安定稳定,也是释放人才红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受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就业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全市人社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积极主动作为,提升工作质量,努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不减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市经济虽然整体运行良好,但由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高质量就业岗位的供给相对不足,使得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总量矛盾、结构性等矛盾仍然较为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市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4万余人,从市外回来的毕业生约5000人,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不减。据统计,我市高校毕业生以“96后”为主体,他们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就业期望不断提升。

  二是就业结构性、区域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现为“有人没事做”和“有事没人做”,“招工难、就业难”并存。一方面,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用人需求差异明显;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需求的短缺和毕业生结构不匹配的矛盾日趋明显。

  三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联动机制不完善。当前,毕业生就业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缺少完善的联动机制,培养的人才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取精神有待提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不足。同时,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仍需提升,部分群体就业困难问题有待破解。

  精准施策,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近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将高校毕业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在全面落实国家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优化就业创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精准对接。组织多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公益性岗位对接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暨就业帮扶对接会等特色招聘活动,提供精准招聘服务。通过六安人才网、安徽公共招聘网等网络平台,开通网上报到、网上办事栏目,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提供“一对一”援助服务,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就业。各级人社部门均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对有求职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和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

  综合施策。将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困难职工家庭、农村贫困户、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对象实施重点帮扶,及时了解就业需求,送信息、送培训、送服务,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开展就业见习活动,提升见习人员就业能力,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扩大见习范围,吸纳16至24周岁失业青年参加,预计今年全市参加见习人数将达到1700人以上。

  优化服务。推进实施《六安市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实施办法》,在吸引就业、鼓励创业、激励创新等方面推出20余条具体有效的举措,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挥好六安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六安大学科技园等双创平台作用,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自主创业的,个人贷款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扎实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的申报以及发放工作。目前,全市共为371人次发放大学生创业创新生活、住房补贴627万元。

  强化落实,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上台阶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关键在落实。下一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多方拓展就业创业领域,不断提高指导服务水平,全力以赴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力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实。要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工作。加强统筹实施,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与经济政策、引才引智政策有机结合,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中,多渠道开发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巩固基层就业主阵地,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基层特定岗位计划、青年见习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等服务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帮助更多毕业生熟悉政策、运用政策。优化经办流程,拓展政策申请渠道,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等便利,及时推动解决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政策更好助推毕业生就业创业。

  着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要适应高校毕业生多元化、个性化就业需求,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指导帮助毕业生理性择业、积极就业、爱岗敬业。加强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丰富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服务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内容。做细做实就业帮扶,推动人社部门与市内高校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对接,多渠道加强实名登记。协调教育部门尽快完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交换工作,同时主动拓展登记范围,在报到接收、就业失业登记、政策申请等业务办理时进行实名信息登记,在各类招聘活动中办理现场登记,依托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开展专项摸排,全面落实实名制就业服务。把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毕业生都组织到服务活动中,分类确定就业创业服务清单,将一揽子帮扶措施打捆打包及时推送,做到发放一份政策清单、提供一份服务清单、开展一次职业指导、提供一次政策咨询、制订一份求职就业或创业计划。对有就业意愿的,提供不少于3次有针对性的岗位推介;对就业适应能力不足的,及时纳入技能就业专项活动,确保有需求的都能获得提升实践技能水平的机会;将有志创业的,纳入创业引领行动,提供场地、项目、资金、培训等支持;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长期失业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加大政策服务倾斜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就业市场。

  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结合我市实施返乡创业工程,集中优质资源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强化能力素质培养,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场租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多渠道助力毕业生创业创新。优化创业指导服务,推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向毕业生开放,充实完善涵盖不同行业领域、资源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团队,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成果转化等全要素服务,帮助解决工商税务登记、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实际问题。搭建交流对接平台,组织全市创业创新大赛、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结合实际打造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创业品牌活动,为创业毕业生提供项目与资金、技术、市场对接渠道。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积极营造有利于就业公平和人才合理流动的良好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健全招聘信息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公开,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招聘服务提供者信息审查责任,不得设置性别等歧视性内容,确保毕业生能获得真实可靠就业信息。加大就业权益保护宣传,增强毕业生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促进就业顺畅流动,简化档案转递手续,做好集体户口落户等工作,为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提供便利。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选择年月
<2019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把握新形势 明确新任务奋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局面 ⊙上交所科创板投教系列(十三)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相关规则发布⊙农行ETC伴您快乐行⊙邮储银行ETC“一送二免三打折”⊙中国银行海外代付业务⊙六安工行办理ETC尊享超值六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