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兴家园——记舒茶镇青岗岭家庭农场主魏珠权

  周先才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在舒茶镇沙墩村,说起青岗岭家庭农场,也许有些人还不是太清楚,但说起农场主魏珠权,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近年来,在魏珠权的带领下,该农场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优势,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综合养殖业。产业的兴起不仅解决了当地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而且走出了一条高质量、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和产业振兴之路。2018年,该家庭农场被评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也成为该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地的主阵地之一。而魏珠权本人,也从一名绿水青山的破坏者变成了守护者,实现了他人生的蝶变。

  17岁那年,魏珠权远赴浙江打工。他从最初在工地上做点零活,一步步做到带领100多人的建筑小老板。在浙江,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在浙江,他积劳成疾,得了类风湿,右腿落下了终身残疾,到现在走起路来都是一瘸一拐。

  虽然落下了残疾,但是魏珠权身残志坚,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并且始终对家乡的绿水青山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萌发了承包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的想法。46岁那年,他开始了回乡创业之路。

  刚回来的那两年,由于对市场预期不够、对行业了解不多,魏珠权没敢盲目投资。而正是那时候,舒城的砂石市场行情火爆,于是魏珠权便按揭了挖掘机、铲车等机械,承包了一个采石场,干起了砂石开采的买卖,也赚了一些钱。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生态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舒城的砂石市场开始全覆盖、无死角进行整顿和规范。他的采石场由于缺少相关许可被关闭,部分机械被有关部门扣押,还被罚了款。

  坚强的魏珠权并没有倒下,他痛定思痛,既然砂石开采这条路走不通,何不另辟蹊径?与此同时,在这期间,镇村和有关部门人员多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劝他抢抓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尽快转型做合法经营、效益长远的新型实体。

  在镇村两级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项目的支持下,2014年,魏珠权开始尝试承包水面养殖蛋鸭,随着市场的好转,他的蛋鸭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年养殖蛋鸭1.5万只,纯收入80多万元。尝到甜头后,他近年来又先后投入900多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山场200亩,创办了舒茶镇青岗岭家庭农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综合养殖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自掏腰包,主动将自己当初开采砂石时破坏的山体进行复绿,并在山上栽植了安吉白茶。他也从一个沙墩村绿水青山的破坏者变成了一个守护者。

  现在的青岗岭家庭农场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土地租金收入,还建立了扶贫基地,解决了40多名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这其中贫困户就有近10人。“我今年60多岁了,没有子女,老伴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以前只能靠种点粮食,再靠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活。现在我常年在青岗岭家庭农场里打零工,平均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不但自食其力,也已经脱贫了。”每当说到现在的境况,该镇沙墩村贫困户韦业文总是笑逐颜开。

  如今,青岗岭家庭农场拥有200亩的安吉白茶、200亩的西瓜种植、70亩的蔬菜大棚、170亩的水产养殖、750亩的有机稻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瓜果、蔬菜、水产养殖和观光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我准备再投入500万元,扩大规模搞观光农业、瓜果采摘、种养结合,重点面向合肥和周边市场,带动地方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谈到下一步发展规划,魏珠权信心满满。

 

 选择年月
<2019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市领导专题巡查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中国少先队 六安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市政协机关召开迎 “七一”党课报告暨表彰会⊙市政协社法委 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市政协视察公益诉讼工作 ⊙回乡创业兴家园——记舒茶镇青岗岭家庭农场主魏珠权⊙童心向党祝福祖国⊙六安文化旅游推介会走进岳阳⊙我市再获省级就业补助资金1.19亿元⊙本报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广场舞,别让噪音乱了节奏⊙裕安区整治驾培市场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