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珊珊)6月28日,记者从我市改革创新村医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全面推行村医“六制”管理以来,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村医作为卫生健康系统中一支特殊队伍,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收入、业务能力、养老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7年以来,我市围绕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行村医“六制”管理,通过人员聘用制、基本工资制、养老保险制、培养培训制、考核奖惩制、建设标准制,进一步激发了村医的工作活力,提高了服务效率,夯实了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据悉,目前,全市共有1732个村卫生室,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室,部分乡镇一村两室;截至去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标准化卫生室建设1474所,村卫生室达标率已达85.3%;现有村医4389名,所有在岗村医基本工资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制度,2018年度累计发放村医基本工资4815.15万元,财政累计投入养老保险专项经费1900.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