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春水”漾起乡村活力

  本报记者 杨曦

  “走,一起去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书。”这几日,凤凰台村张大爷迷上了看书,一有空便拉上老伴一起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坐上小半天。

  去年年底,金安区横塘岗乡成立了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该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

  6月正值传统节日端午节,金安区横塘岗乡的文明广场上,该乡首届端午包粽子比赛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广场上十几个村代表队在广场搭建的桌面上你追我赶,村民纷纷在一旁观看助威或拿起手机拍照,现场还伴有村民自发的诗歌朗诵表演,诵读跟端午节有关的经典美文,场面热闹,充满传统节日氛围。

  “没想到现在在我们农村也能有这么好的传统节日活动参与。办得真是好!”一位现场观看的村民说道。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便是该乡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一月一主题”活动之一。去年10月横塘岗乡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来,围绕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传”“习”结合,以“建、讲、评、帮、送、育”六个方面深入开展了政策法规宣传、乡风文明巩固、文艺文化传播、公益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乡镇每个月都有一个主题活动,目的就是将丰富、有益的文化生活带给农民。”横塘岗乡综合文化站站长谢成根告诉记者,该乡细分活动形式,分为室内和室外活动,开展乡村阅读日、“好儿媳、好婆婆”评比,依托乡文明实践所,不定期开展特色开放日活动,涵盖舞蹈活动日、红色教育日、妇女维权日等,满足群众个性化文化需求。组建成立乡四月天舞蹈队、舞狮队等文艺团体,引导支持本土万家乐民间剧团发展壮大。

  在黄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村史村情、村民三字歌、历代乡贤介绍等跃然墙上;古色古香的农民阅览室,满足农民们的日常读书学习需求,“不仅如此,依托文明实践站,我们还有效解决了暑期留守儿童问题。”谢成根向记者介绍,今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与安大、皖西学院等高校合作,推动“益行计划”“春风化雨”等教育志愿服务落地生根。今年7月,来自安大、安农大和皖西学院等大学生将在暑期来到横塘岗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当地留守儿童进行暑期开课辅导,预计可惠及留守儿童800人次。

  “以前就在家里种个五六亩田,现在过得又充实又幸福!”黄墩村黄旗杆村民组村民韩成龙感叹道。2014年韩成龙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务农多年,田又不多,还吃了没技术的亏。”去年年底,韩成龙报名参加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农民夜校,每周学习如何培植油茶的课程,很快,韩成龙被当地一家生产油茶的企业应聘,负责为油茶剪枝培育,“以前靠着几亩地一年下来只有几千块收入,现在每个月能拿到1600元工资,加上流转给大户的土地租金,一年下来增收两万五千元左右呢!”横塘岗乡党委书记张翌向记者介绍,目前,该乡依托12个村级农民夜校和2个观摩教学点,大力开展扶贫技能专训和实践教学,今年以来,成功举办茶叶制作技能专训班,培训贫困户超200人次;高标准推进乡级文明实践所和12个村级文明实践站建设,重点创建黄墩、凤凰台2个文明实践示范站;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受益人次超1500人,同时,围绕实践站定期开展移风易俗、环境整治、增绿增植等全域志愿服务,参与人数达700人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同一池春水,漾起乡村活力,带来文化和文明“甘露”,深深地“润泽”了乡土。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找对路子早脱贫⊙叶集区多举措推进社保扶贫民生工程⊙金开区举办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会⊙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故处置能力⊙桃岭乡:搭建群众“求知、求乐、求富”平台⊙“一池春水”漾起乡村活力⊙市水利局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图文⊙市司法局到英锐律师所调研⊙裕安区民生项目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