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
罗会祥 摄
刚刚送走和煦的春风,炎热的夏日便猝然降临。夏至时节,站在乡间的山岗上,极目望去,满眼碧绿,绿浪翻滚,令人心旷神怡。
最让人欣喜的,当然是满冲的秧苗。经过“清明泡稻、谷雨下秧、小满栽插”的辛勤劳作,夏至便迎来了秧苗分蘖的鼎盛时期。棵棵秧苗精神饱满,卯足劲儿扎根、起棵、分蘖,由一根根的单株,逐渐长成一簇簇的秧苗,把大片大片的水田变成绿油油的海洋。
茁壮成长的秧苗,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四面八方的农民们便扛着刮刀,唱着曲儿,慢慢聚拢在一起,霎时间,冲畈很快洒满了薅秧除草的人群,嘹亮的薅秧歌马上传遍沟沟坎坎。
“太阳啊出来呀亮堂堂唉,男女吆老少啊来薅秧哦,咿呀呀呵嗨呀呵嗨,秧苗啊青青心欢畅啊呀呵嗨……”
这些远去的歌声,仿佛依然萦绕在我的耳边,久久不能散去。科技进步,减轻了人们的劳动体力,也失去了很多传统。田野里,人群少了,歌声少了,唯一不少的,便是年年的丰收。
站在“村村通”的水泥路上,放眼望去,路两边整整齐齐的行道树,亭亭玉立,青翠欲滴。夏季,是各种树木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它们不会辜负这大好时光,争先恐后地长高、长壮、长粗,渐渐长成栋梁之才。而路两边的一棵棵大树,就像一把把遮阳伞,给人们带来惬意和凉爽。
山坡下、田埂上的蒿蒿草草也不甘示弱,它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年比一年壮大,一年比一年茂盛。这些野花野草,不计较别人的无视和冷漠,不在乎人们的践踏和摧残,“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逍遥五行中。”春天,给人们送去舌尖上的美味。夏天,给人们带来满眼的碧绿。需要它时,它们无私奉献;丢弃它时,它们坦然以对。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片片,菱叶点点,蜀黍茁壮,桃杏成熟。夏至,不但有满眼的碧绿,还有丰收的乐章。是啊,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景色各异。大自然,创造了神奇的世界;而季节,装扮了美丽的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