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盛夏

  孙建国

八的2222.jpg

  朱金春 摄

八的111.jpg

  徐 缓 摄

  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正上小学四年级的我,刚放暑假,便像出笼的鸟儿,忘情地奔向大自然的怀抱。

  每天大清早,我便被房前树林、屋后竹林里叽叽喳喳的鸟儿唤醒,睡眼朦胧地起床后,在清水绿岸、水鸟穿梭、鱼翔浅底、蜻蜓飞舞的圩沟边洗漱完毕,端起大、小板凳,背着书包,在院子里的梨树下,伴着蝉鸣喜鹊叫,高声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名篇佳句。

  狼吞虎咽地吃过母亲做好的早饭,迫不及待地赶完当日的暑期作业,不到半晌顺利通过父亲的签字“验收”后,就兴高采烈地呼朋引伴,尽情嬉戏玩耍。有时午饭都得父母东找西喊,才姗姗来迟地回到家里,拿起碗筷胡乱扒拉几口饭菜,一转身又跑得无影无踪。

  那时家院老宅内栽植了很多果树,最多的便是生长在圩沟边的二十多棵老梨树,其中有几棵梨树被当教师的爸爸实行科学嫁接、基因融合,只要随意攀爬一棵便可吃上有甜有酸、有青有红、有长有圆的酥梨,十里八乡的远亲近邻们经常慕名而来、参观品尝,那络绎不绝的欢快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屋后有一大片竹园,那是鸟儿的天堂,喜鹊喳喳、斑鸠咕咕、布谷声声,此起彼伏、铿锵和鸣。圩沟里长满了莲藕、菱角、茭白和鸡头莲,水质甘甜清澈,有时一条大黑鱼带几十尾小黑鱼苗,黑乎乎一团游在水底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家中人畜饮水和生活用水都来源于此,只不过做饭烧茶的水是用明矾在水缸中沉淀过的。

  据说这环宅院四周而建的圩沟,是很久以前先辈们为防御匪盗袭扰,花费了数年人工开挖的,而且与宅外的大水塘、附近的小河相连,一直能够追根溯源到淮河和大别山里的梅山水库。每年插秧农忙时节,都要同时从梅山水库和淮河引水灌溉农田,那时圩沟里的水位是最高的。

  通向宅外大塘的便是东、南方两条宽阔的沟坝,大塘里的物产比圩沟里更富饶。大塘下面便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那时水稻田里的鱼虾鳖蟹随处可见、伸手可抓。一天到晚稻田中的野鸡嗝咚、嗝咚的叫声不绝于耳。大塘拐角处有个大水闸,就是通过它经一条蜿蜒的小河一直上通梅山水库、下达淮河。

  酷热难耐是盛夏最大的考验,防暑降温便是最好的选择。面对头顶炎炎的烈日,脚踩发烫的热土,我和小伙伴们很快便心有灵犀,人人脱去汗流浃背的衣衫,不约而同地先上树摘梨解渴。个个身手敏捷,专挑硕大饱满、酸甜可口的酥梨享受一番,二三个梨一下肚就打起饱嗝。

  然后便开始下水洗澡。顺着圩沟边沿,边游边摘下几颗稍嫩一点的莲子和菱角尝尝鲜。接着就越过沟坝跳进大塘,尽情戏水玩耍。当然,这一举一动都是事先“请示”过父母恩准的,否则一旦被发现便少不了罚几天“闭门思过”。

  小伙伴们疯够了,又开始争抢“水产品”。摘完莲蓬翻菱角,掰好茭白挖节藕,每人都能把小褂子撑得鼓囊囊的。上岸后,路过秧田放水的缺口处,还会下去再抓几条斤把重的鲫鱼、鲤鱼、鲢鱼,再随手从秧田里拨几根稗子草穿过鱼鳃,每人便拎着一串鱼,背着“战利品”,嘻嘻哈哈、一蹦一跳地满载而归。

  回到家中,大都已是傍晚时分。小伙伴们急忙冲完澡换好衣服,趁着暮色吃过晚饭后,又很快相聚在东大塘塘埂上。大人们早已把清理干净的竹床墩在梨树下面,老人们也开始搬出小椅子、拿着芭蕉扇坐在竹床旁边乘凉。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或坐或躺在竹床上,小狗、小猫则早已散漫地躺卧在竹床下面。

  盛夏习习的晚风,伴着蛙鸣野鸡叫声,不时飘过阵阵荷花的清香,偶尔还会飞过来几只时隐时现的萤火虫凑凑热闹。随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从塘面上冉冉升起,小伙伴们开始凝望着繁星点点的浩瀚太空,有的比赛数星星,有的缠着老人们讲故事,最后在百听不厌的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的神话故事里,不知不觉地进入香甜的梦乡,老人们仍在心疼地拿着芭蕉扇为儿孙们驱蚊纳凉……

  如今,映入眼帘的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彩画卷。儿时奇葩绽放、果实飘香的情景画面,已在记忆的年轮里镌刻上深深的印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依然会时常回想起故乡的村庄、童年的盛夏,一如时光重现,人生重回最初的模样。

  几十年在外辗转奔波,返乡之路渐行渐远。虽然那些魂牵梦萦的大宅院、老梨树、宽宅沟、大水塘、水稻田早已被夷为平地,变成了整齐的农民小区、宽阔的乡村公路和综合的养殖农场,儿时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们也大都变成了走南闯北的小老板、勤劳致富的专业户,但是那甘甜的梨、清香的莲、鲜美的鱼、可爱的萤火虫,还有美丽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纯真无邪的童真童趣,恰似一坛陈年老酒,醇香四溢、沁入心脾……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市城管局全力助推创卫工作⊙城南大队签订承诺书规范瓜农经营⊙市城管局优化城管督查方式⊙图⊙市政处加强应急抢险 确保安全度汛⊙鼓楼大队多部门联合清理私接电线现象⊙童年的盛夏⊙绿满山乡夏至日⊙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