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报的父亲

  汪云寿

  年逾鲐背的父亲在睡梦中走了,如同熟睡中的婴儿,静谧中让人一时难以接受;难道那个活泼开朗、积极运动、充满智慧、醉心读报、乐观面对生活的老人真就从此与我阴阳两隔了吗?

  难掩悲痛,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个精致的手提包,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看,竟是一沓沓珍藏年代久远已微微泛黄的信函和报纸,原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投稿时“杰作”,有发稿的原始手稿,有见报的样刊,还有与报社交流的业务函。

  记忆中,不知从何时起,身为教师的父亲就是个资深读报迷,家中订的报纸多达七八种,且从没间断过。像中国电视报、家庭医生报、篮球报、文摘周刊、安徽老年报……等等,五花八门,品种多样。受父亲的影响,我们一家三代都是报纸迷,每天报纸一到,一家人争相阅读,其乐融融。读报养生更是成了父亲的长寿秘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父亲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订报读报乃至写作成了父亲的“必修课”。醉心于阅读,热衷于写作,一发而不可收。

  读报写作是最好的养生。“脑子犹如一把刀,刀要常磨,脑子也要多‘运动’,以促进脑的健康,从而通过脑去协调全身的功能,达到真正的健康长寿。”父亲如是说。看了写,写了又看;每天,父亲翻阅着那些报纸,将写好的一篇又一篇稿子投给各地媒体,乐此不疲。父亲自嘲,投稿非为名利,发表与否,悉听尊便。当他的稿件在报纸上发表时,他又高兴得像孩子似的,仿佛是中了大奖。读报写作,让父亲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2000年10月,年逾古稀的父亲在参加《中国电视报》改版问卷调查时,其中肯的评价赢得了小编的赏识,所写的文章在第46期20版上被摘编后刊登在报纸上。内容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东方红小学的汪义东读者在来信中写道:看了最近两期(第42、43期)报纸,更给人以亮丽和耳目一新之感,总的印象是质和量又有了提高,版面更加鲜活,内容更加精彩,品位更加高雅,调理更加清晰……这一切应当归功于《中国电视报》全体人员的精心努力和真诚奉献,作为老朋友,由衷希望能巩固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看到带有油墨清香的文字变成铅字,父亲很是开心,这张报纸也被父亲视若珍宝,收藏至今。2001年3月,父亲在参加某文摘报社的一次有奖征文中,他的一首“老友情深”打油诗获得了鼓励奖,并在报纸上全文刊出,诗中是这样写的:“拥有‘忘年交’,古稀不觉老;相伴二十载,情深乐开怀。报中寻闲逸,忧虑不再来;但愿情长久,青春永常在。”

  读报养生,“爬格子”赢得老来健;让父亲越活越年轻,平时看看电视,读读报纸,写写文章,父亲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又精彩。退休30多年来,父亲之所以长寿而且到耄耋之年仍保持惊人的记忆力和良好的创作精力,这与他经常用脑,笔耕不辍有很大关系,也印证了古人“寿从笔端起”之说。一次在给父亲做八十大寿的家宴上,父亲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父亲打趣说:“你们看,我像80岁的人吗?”鹤发童颜,声如洪钟;父亲的幽默风趣,深深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晚辈,正因为他乐观、豁达、淡泊名利、热爱生活、追求快乐、示人以不争、永葆一颗“童心”,老爷子才悠闲健康地活到今天。

  旧物情依依。如今,斯人已去;唯愿天堂里父亲继续倾心读报,潜心创作,一路走好……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聚焦中心服务大局 统筹融合压实责任为保障大别山绿色发展贡献检察力量⊙以民间借贷为名实施“套路贷”金安区检察院公诉6人涉恶团伙⊙禁渔期内电捕鱼 以身试法罪难逃⊙图⊙开设赌场、高利放贷、暴力讨债金寨县检察院公诉9名涉案嫌疑人⊙霍山拘留所原所长张玉心一审获刑5年半⊙爱读报的父亲⊙不忘初心⊙我的党龄也古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