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群众喝上“放心水”——金寨县果子园乡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沈正达 本报记者 程传军
“现在我们山区群众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幸福了!以前我们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吃水难。要是遇上干旱枯水季节,乡亲们就没得水吃,碰上雨季时水质看上去都有点浑。现在实施的饮水安全工程,真正让我们喝上安全又卫生的自来水。”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果子园乡采访,说起安全饮水问题时,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点赞。
金寨县果子园乡位于金寨县西南部,牛食畈河与南河贯穿全乡,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全乡总面积84.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94个居民组,总人口156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9户,3395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2年以前,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条件的限制,全乡饮水模式处于以佛堂坳村小水厂为主,其他居民以自建井为辅的初级阶段。由于佛堂坳村小水厂管理混乱、收费不规范、消毒不及时和居民自建井水量不充足、水质较差等原因,导致全乡陷入旱季无水吃,雨季有水不能吃的两难状况。
饮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解决广大居民饮水问题迫在眉睫。为此,该乡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立足乡情实际,大胆探索,建立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营管理长效机制。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全乡安全饮水行动计划,先后召开安全饮水工作专题会议,成立由乡长任组长、分管水利班子成员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领导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为安全饮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力加大资金投入。2013年,该乡共投资125万余元,成立了可日供水250吨的集镇水厂,覆盖了集镇和果子园、吴湾、龙墩、牛食畈等村,受益人口3500余人。其主要设施包括拦河坝一座,10立方米初沉池一座,100立方米(含先进净化设备的清水池)一座,管网延伸3800余米。先后投资230余万元,建成了包括白果、果子园、龙墩、牛食畈、白纸棚在内的9个水厂。对于地处高山区,不能由水厂统一解决的居民,乡政府建立了10多个联户供水工程。由于联户供水工程大多分布在各村的自然村庄,受益人口少,实施难度大,建设成本高,致使工程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乡村两级通过多种途径自筹98万余元资金。
水厂成立后,乡政府向县物价局申请,结合乡情及周边乡镇经验制定了一套相对合理的收费标准(自来水按1.8元/吨标准收费,入户费不超过300元),配齐水厂工作人员,完善相关管理运行制度。同时,通过明白纸、广播等手段广泛宣传,让广大居民了解集中供水的优势,按量收费的好处后,积极配合自来水厂,安装自来水表,形成全乡统一管理的模式。乡政府在对佛堂坳村小水厂负责人宣传动员、资产清理核算,处置不良债务10万余元后,将其纳入集镇水厂统一管理,明确乡政府主权。初步形成了“乡为主体,产权明晰,以大带小、统管共建”的格局。
为确保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农户能全时段供水,提高供水保障率,该乡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完善运营机制,成立了农村安全饮水办公室,配齐专职人员负责监督调度集镇水厂;以集镇水厂为运营管理主体,实行厂长负责制,负责全乡安全饮水工程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明晰了各村小水厂产权归政府所有,后期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成为乡固定资产。同时,要求集镇水厂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定期进行检测、养护和维修,以保障供水(消毒)设施安全运行。水厂聘请了专业水质检测员,以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同时,建立了规范的供水档案管理制度和分户供水台账,其中包括水源变化记录、水质监测记录、设备维护检修记录、消毒药品投放记录和运行日志等档案材料,全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