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金婷
6月19日,刚进入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俗话说,下雨天,休息天。可这对于金安区淠东乡代庙村的高绪秀来说,却正是忙碌的时候,“你看这紫茄子再不摘就要老了,地里的菜都等着摘了卖呢。”高绪秀和丈夫张文福一边从货车上搬运蔬菜下来,一边笑开来。40出头的她,小麦色的肌肤自带太阳的味道,手脚勤快,干活麻利,一边下货,一边还不耽误向记者介绍情况。
高绪秀和丈夫张文富本来一直在家附近的砖窑厂工作,后来因为环保问题,窑厂被关停,她只能和大多数的农村妇女一样,每天在家带带孩子、种种菜,日子平淡无波澜。“没有了工作后,政府很关心我们,支持我们自己创业,给予多方面帮助。我就在想,不能闯荡干一份大事业,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力所能及地搞点小微创业。”2013年,高绪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考察,选择了山羊养殖,从一开始的300多只到现有羊舍4500平方米,年出栏山羊2000只;从散养不成规模到从事山羊养殖、蔬菜种植、秸秆饲料加工与销售服务一体化服务的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成立农家牧业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没有人知道这里面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亏得最多的时候,是2015年,那一年羊肉价格才25元一斤,我们养了2000多只,除去饲料人工等费用,不仅一分没有赚,还亏本30多万元。”高绪秀至今回忆起那段经历,心情依然难以平复。
农场办起来后,技术的风险却时刻敲打着高绪秀的神经。为了“伺候”好这些羊宝贝,她不仅到处学习养殖技术,还学会了给羊做好防疫。渐渐地,在高绪秀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农场火起来了,由于是原生态养殖,羊肉品质好口感棒,供不应求。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高绪秀时刻不忘乡邻。“我们自己就是穷苦人家出身,我们夫妻二人当初成立这个合作社也是希望在创业中带动附近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业,齐心协助贫困户脱贫。”高绪秀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用工60多人,其中高宗利、胡乃云等常年在合作社就业的贫困户10余户,获得工资收入的同时,学习到养殖技术,每户每年增收2万余元。
随着合作社的壮大,养羊数量的增多,羊的口粮成了问题,羊粪的有机利用也成了问题。“从外面买羊的饲料,不如自己种,再加上羊粪本身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本来就是农民出身,种菜干起来。”于是,2014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高绪秀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开始露天种植蔬菜,走上了种植养殖结合的路。在她和家人的辛勤努力下,当年农场就有了20多万元的收入。这不仅改变了自己家的生活状况,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和她一起种植蔬菜和养殖山羊,第二年高绪秀家庭农场被评为“六安市示范家庭农场”。2016年她又继续承包了200多亩土地,新建了50亩蔬菜大棚,3个标准化山羊圈舍,一个养鸡棚,20多亩水面,带领附近100多户村民一起加油干,带动农民增收7000元以上,2016年农场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