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婷
当前,全国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各地精准扶贫进入最后的决胜阶段,扶贫干部纷纷出真招、见实效,很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群众脱贫。喜悦的同时,笔者也发现,少数地方“脱贫摘帽”后存在松懈、倦怠的情绪、“到站停车”的思想,错误地认为摘帽就是万事大吉,功德圆满,却不想,摘帽不解甲,脱贫要致富,实现摘帽绝不是终点,而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新起点。
“脱贫摘帽”并非“完结篇”,不是终点、不是结束,而是“未完待续”,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脱贫攻坚战就如同爬山登顶、逆水行舟,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弹,致使扶贫成果被打回“原点”,只有持续用力,才能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巩固脱贫成效。要知道,精准脱贫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是相对静态的,即使如期实现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也不代表扶贫工作就此结束。生活永远是动态的,即使到扶贫攻坚后期,也还会有部分脱贫人口重新返贫,因此,贫困地区“摘帽”后,仍需要继续努力,既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又要加大对未脱贫户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如期脱贫。
对脱贫村来说,摘帽只是“中考”,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面实现小康才是“大考”。“脱贫摘帽”后,还需“扶上马、送一程”,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实现脱贫后,扶贫干部仍要隔三差五地走村入户,继续做好以前的帮扶措施,实地调查走访,宣传解释脱贫后的政策导向,解除群众担忧,政策实施多回头看一看,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防止出现甩包袱、撤摊子的情况。各地要结合脱贫摘帽阶段特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强化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确保后劲更足,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提升。从脱贫摘帽到致富小康再到全面发展,摘帽地区要引导群众立志气、有底气、出力气,不断踏上新台阶。
脱贫摘帽,未完待续,小康路上,我们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