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上完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这一课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课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有些无动于衷,诵读《游子吟》也读不出其中的味道,那深沉无私的母爱,那蕴藏在文字中的赤子的孝心,孩子们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我想要的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
怎么办呢?我就把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我认为,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可能就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但这种细小的平凡往往可以深深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照顾着我们,此刻让我们来说说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回忆一下母亲为我们做的一些平凡的小事情。”随着《烛光里的妈妈》这首动听的歌曲响起,孩子们陷入了静静地思考之中……音乐真的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我也情不自禁有种要流泪的冲动:时光悄然流逝,我是一个14岁少年的母亲,我的父母都接近70岁了,白发苍苍,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我不能常陪在他们身边,为他们做些什么……心中酸酸的。
孩子们开始如数家珍:妈妈为我洗衣做饭,教我读书写字,陪我讲故事,带我出去玩,每次买好吃的总是舍不得吃,留给我吃……那次,我没有好好学习,妈妈打了我,却哭得比我还伤心……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整夜都睡不好觉……渐渐地,孩子们被这种氛围感动了。我接着说:“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王鑫语说:“妈妈,是你生养了我,给了我生命,感谢你!”秦晋接着说:“妈妈,是你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真的感谢你!”曹梦琪说:“妈妈,你那么操心我,还那么辛苦干活,我爱你!”袁怡儿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郑天成说:“妈妈,你现在这么爱我,长大了我会好好孝顺你的。我也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鱼。”……就这样,我让孩子们带着对母亲的爱再读《游子吟》,效果不一样了。我又深情地引读:“谁说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孝心能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母亲的恩情!”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刻,我被孩子们充满感情地诵读打动了。于是,我深情地结课: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鸟兽尚知哺育恩,何况我们人呢?我们因为有了慈爱的母亲,成了最幸福的孩子,那么也让我们的母亲因为有了我们的孝心而成为最幸福、最美丽的女子。不要让爱苦苦等待,行动起来,坚持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可以写一句或几句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送给妈妈。让我们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许多家长高兴地对我说,孩子这些天懂事了许多。看,王歆卓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
“一天,我给妈妈洗脚。当我脱下妈妈的鞋时,发现妈妈的脚又脏又臭,还有茧子呢!妈妈说:‘这是天天抱弟弟走出来的……’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眨了眨眼睛,又继续给妈妈拿来拖鞋,倒上水,试试温度正好,就把妈妈的脚放进去。可妈妈说,她要烫一点的水。于是,我又加点热水。我还拿来香皂,把妈妈的脚全部抹上,搓了又搓,最后,换了一盆清水。看着妈妈又瘦又长的脚沐浴在清水中,我开心地笑了。”
孩子们的言行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有时我在想:是我在教育学生,还是他们在点化我?我又一次尝到了为师之乐。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人师者的一种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