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波—— 80后小伙用车床雕琢“匠心”

  本报记者 储著坤 黄雪彦

  年轻小伙痴迷数控机床,用“雕刀”将产品精度控制在0.005-0.008毫米,相当于人头发的七分之一,正是这小数点后的丝毫变化,使电机使用寿命翻倍。他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让“匠心”趋于完美,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瑞田机械有限公司数控车床技术能手朱洪波。

  勤学钻研成为技术骨干

  “2005年高中毕业后,我去上海一家工厂当学徒,那时,就喜欢琢磨和钻研。”1988年出生的朱洪波浑身透着机灵与干劲,兴奋地说起自己接触机床的历程。2006年,他回到舒城一家工厂当操作工。“当时厂里引进十几台数控车床,竟没一个人会用,全靠车床厂家技术员上门指导,我们跟着模仿。”朱洪波说,由于缺乏技术,即使按葫芦画瓢,也生产出很多次品和废品。

  朱洪波在上海学的是普通车床,初次接触数控车床,翻看着500多页的编程指南,顿时傻眼了。学历不高的他开始自学编程,将厚厚的编程指南啃了四五遍,付出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半年后,他成了厂里第一个能全面掌握使用数控机床的员工。然而,朱洪波并不满足,又学起了CAD制图。实习期几百元的工资,省吃俭用,购买了一台电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琢磨制图技术。由于没上过专业学校,只能靠买来课本,结合工作经验自学。下班后,厂里年轻的同事出去放松,上网打游戏,而朱洪波却对编程和制图如痴如迷。功夫不负有心人,20岁出头的朱洪波靠着勤学钻研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2010年,朱洪波进入位于舒城县的安徽瑞田机械有限公司,这是我省规模最大的空压机生产厂家。“空气压缩机的核心部件‘电动机转子’之前一直是传统的机加工模式生产,精度差、效率底,产业脱节一直是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富有创新精神的朱洪波将传统的“电动机转子”加工工艺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数控编程软件和机械制图软件,革新完善成数控加工工艺,使得产品产量上出现了翻倍,质量上也跃入一个新的台阶。

  精益求精造就技术高点

  “‘电动机转子’上‘轴承位’的尺寸图纸一般要求在0.005-0.02毫米之内就行,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和试验,我熟悉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下机床的性能,通过不断改进工艺,达到了‘人机合一’的境界,将产品精度控制在0.005-0.008毫米之间。”朱洪波对待产品质量可以说是极其苛刻,如此改进,使得电机使用寿命翻倍。

  电机高速运转起来后的震动大问题,以前一直被客户投诉,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朱洪波在2012年底组建起“转子”的动平衡校正,并实施生产,有效控制了“转子”的抖动,同时也控制减轻了电机的震动。经过朱洪波加工出来的工件合格率达到99.8%,客户投诉率基本为零,基本无报废产品。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朱洪波—— 80后小伙用车床雕琢“匠心” ⊙“动感地带”畅通有序⊙舒城县法院公开审理程建等人涉恶势力犯罪集团案⊙防控措施有成效 最大限度降危害——我市积极防控草地贪夜蛾⊙孙云飞在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时强调不折不扣落实防汛各项应急措施⊙市第53期道德讲堂总堂开讲⊙我市要求各地全力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工作⊙市总工会开展市本级困难职工走访 ⊙5月份我市城区空气优良率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