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春
本报记者 王丽 摄
吃过晚饭,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操场散步。操场旁,有几个学生正在练习跳绳。夜晚的一切都沐浴在月光下,儿时月光下小伙伴的嬉闹场景又浮现在脑海里。
夏天的傍晚,当太阳慢慢西沉的时候,天边的薄薄云彩被映照得火红,晚风吹拂,男人们有的还在田地里忙着,女人们在家准备着晚饭,孩子们便打扫干净自家门前的场地,然后洒上水,地上的热气裹挟着土腥味在空气中飘荡着,孩子们从家中抬出竹做的凉床,用毛巾擦洗干净,准备晚上乘凉。
晚饭后,各家的孩子们便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夜晚的村庄便充满了喧嚣和活力,劳累一天的大人们便坐在自家场地的椅子上相互大声地说着话。
女孩子们便从家中拿出绳子结在一起,玩起了跳绳的游戏,开始频率较慢,站在旁边的女孩子便乘间隙跳入绳中,待稳定后又冲进一个,最多的达五、六人同时跳绳。随着频率的加快,团体跳越来越难,谁的脚绊住了绳子就失败退出。
旁边观战的人有规律地数着次数,声音由小到大,数到兴奋时,孩子们喊声震天,挑战后成功的兴奋荡漾在夜晚的习习凉风中,洋溢在被月光浸染的稚嫩的面庞上。
小男孩们有的蹲在地下簇拥在一起,玩起“打宝”的游戏。在月光下,有的使劲地甩着胳膊,企图扇起更大的风好让对方的“宝”先翻过来;有先做出白鹤亮翅状后悄然下手打翻对手,赢得阵阵啧啧的羡慕声;有手握“宝”放在嘴边呵气,望得到神助者;有输得一干二净借“宝”希望翻盘者;更有手握“杀手锏”(两面一样的“宝”),稳操胜券者。如果玩这种“杀手锏”的孩子被发现,就如同赌场抽老千被逮住一样,真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啊。
夜晚的天空布满了淡淡的积云,在月光的映衬下像一幅淡雅、恬静的水墨画。“月上柳梢头”后,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来到一片花生地里,我们坐在地沟里,用手在泥中抠着花生,其中大多没成熟,嫩花生吃起来很甜,我们仰望着随风移动的云朵,月亮不时地从云中露出来,月影浮动,远处不时传来几声蝉鸣,真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境。
夜晚的风凉爽地吹着,风中夹杂着水稻、树叶、黄豆叶的清香,远处传来零星的蛙声、犬吠声、家家户户的关门声,以及大人呼喊小孩回家睡觉的声音。突然,“天火”(流星)在天空划过一道闪亮的弧线,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我们面面相觑,狐疑地相互抱在一起,心想肯定是做坏事遭到了报应,然后一路小跑地赶回家,从此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岁月匆匆,流年似水,回想儿时的月夜,还是当年的那轮明月,可人已到中年,难怪李白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看来只有明月亘古如斯。但儿时月夜的乐趣回味起来更应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