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7/8   
 
我们似深识已久

  禹茜茜

  每作一首诗,都幽生一处泉眼,《春风来信》是她诗意的趵突泉。

  诗集有多重?稳稳地塞进两行春风,诗语倾泻,漫出松香,明月。虫鸣,鸟啁。

  诗人是一棵开花的树,每一瓣花都很轻,载着诗笺的芳香,吹拂读者的心灵。她写“在夏天,人们会凋谢得快些。”那么,读她的诗,能让心灵回往“含苞待放”的清浅,葱茏。

  并非春风来信,而是诗人将自己化作诗林,从四面八方如花海涌来,熏香你的魂灵。我且称为“冰凌来信”。每读一首诗,便与诗人拥抱一次。因此,我们素未谋面,但似深识已久。

  喜欢何冰凌,并非因诗喜人,而是因人喜诗。一位诗人的诗,是否值得细细品咂,首先是诗人的处世态度,对每个人一视同仁,不骄,不燥,温润,平和。

  仿佛,诗人向湖央投一颗石子,它潜水的时刻,就正进入一首诗的轮回道。

  仿佛,将《春风来信》这本诗集掷入深涧,便会有一条求知若渴的小鱼,托举而起,荷叶为阅览桌,水藻为书签,阅完便升级为锦鲤,此生,好运相伴。

  读《春风来信》,能在纷繁的世界,净化心灵。人如其诗,诗含善意,那便有了教化作用。她的诗,不抽象化,亦不是低吟浅唱,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天然感觉,不刻意雕饰,只涓涓流淌。

  一句诗,也许会成为一个人的信条,何冰凌的诗集中,飘逸着寄寓人生信条的红丝带,系满她开花的树上,待有缘人来还愿。在她的签名本上,她送我一句“记住来往之花。”够我静思良久。

  在诗歌《色彩学入门》中,她写道:每个人都是孤岛/等着长电筒光胡乱的照射/“请尽量声音小一些,不要惊动了文字后面的神。”诗的背后,的确驻足一位女神,春风中,诞下她的“婴孩”,依“岚云清流”而生,不会哭闹,却能沁入魂灵,一次又一次。

  相反的,我不喜欢“假人”,写“假诗”,混“交际圈”的社会诗人,其诗也注定得不到上苍的青睐。此刻,作为《春风来信》的读者,我是盛满水的花瓶,诗集是一枝春天待放的花枝,它雍容地伸了一个懒腰,住进了我这微微皴裂的花瓶。当读者的目光随诗流化水,一位诗人,一本诗集,才真正地诞生了。

  做一个独立的女子,无需讨好任何人,但内心的柔软,要有安放的地方。文字,是诗人安憩的花园。她与诗相遇已久了,我也与诗相遇已久了。此前我未曾见过她的诗,也未曾遇过她的人,只是名字耳熟能详。当我读到《春风来信》时,我误判为与诗人深识已久了,也许这就是诗歌的热传导性质。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一声叹息⊙诗与画⊙我们似深识已久⊙粽子⊙拥抱母土⊙纸上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