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5月31日——一位驻村书记的扶贫“心路”

  (上接一版)

  驻村更要“驻心”

  陈必喜驻村后,通过走访发现部分五保老人和贫困户住房漏雨严重,墙体也有部分开裂,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他们并没有申请危房改造。经了解,有的老人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改造房屋期间还要管人吃饭,嫌麻烦;还有的人,担心危房改造补贴资金不够,自己无力承担,不愿改造。

  针对上述情况,陈必喜召集村两委会议商议,对建筑材料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施工,包工包料,降低改造成本,同时施工人员也不在贫困户家就餐。这些“走心”之举,赢得了村民广泛认同。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25户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当年全部搬进安全的新房居住。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陈必喜心里暖暖的。

  村民张宜林老伴患有大病,长年卧床不起,家里经济负担较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陈必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专门邀请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到村指导,帮助张宜林发展“稻鳖共养”,2017年张宜林顺利实现脱贫。

  “稻鳖共养”让张宜林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如今,张宜林的“稻鳖共养”已经初具规模,年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种植的4亩多有机稻米还没有收割,早已被预定销售一空。

  张宜林高兴地说:“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和陈书记的帮扶,我老伴早就不在了!现在我不愁吃、不愁穿,房子也帮我修好了,老伴住院看病也有保障,生活越来越好了。”

  “我们是组织选派来负责扶贫工作的,既然来了就要沉下心,好好干,认真对老百姓负责。如果耽误了农村发展,回过头来,老百姓是要骂娘的。”陈必喜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扶贫工作,不仅驻村,更要‘驻心’。”

  用心打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自2017年以来,陈必喜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修建水泥路,安装自来水和路灯,建设农民文化广场,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种植构树……经过不懈努力,太安村实现了整村出列,15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与此同时,太安村还定期开展由群众评比的“文明卫生”“敬老孝亲”“邻里和睦”示范户及“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推动了乡风文明,村民幸福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村民们默默关注着身边的变化,渐渐对陈必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投以赞许的目光。慢慢地,陈必喜发现,自己居住的房屋门前,开始有人悄悄地放一些蔬菜、鸡蛋、鱼等“礼物”,陈必喜总会设法找到它们的“主人”,送还回去。

  最让陈必喜感动的是,去年冬天,有天晚上天气比较寒冷,陈必喜和同事们加班回到住处正准备休息,贫困户王仕俊赶来敲门。原来,他怀里揣着几块冒着热气的锅巴,一定要让“陈书记”尝一尝。那一晚,陈必喜和两名扶贫队员留下了感动的热泪。

  “别看这只是些小事,但是充分反映了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认可。”陈必喜说:“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老百姓就对我们这么厚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

  虽然太安村已出列,但陈必喜并没有沾沾自喜。“太安村作为出列村,下一步引进什么样的项目支撑长远发展、发展哪些项目更符合群众意愿,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陈必喜说。

  陈必喜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制定了《太安村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太安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太安村三年行动规划》,并形成了“一园四区”的产业布局,同时,谋划建立了2018年-2020年项目库,入库项目100多个,金额达4千多万元,为太安村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5月28日,一个面积约800平方米的扶贫驿站在太安村正式投入使用,可吸纳60名贫困户就业,真正实现了“驿站设在家门口、持家创收两不误”。陈必喜介绍,扶贫驿站主要以生产手工制品为主,操作简单,特别适合贫困人员,包括一些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有助于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确保持续稳定脱贫。

  在陈必喜的工作清单上,产业扶贫一直被放在重中之重。在他看来,只有发展壮大产业,才能为太安村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

  “我相信,有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奋斗,太安村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绿色生态、乡风文明、富美安康的新太安愿望一定能够实现!”陈必喜信心满满地说。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天津加强与京冀社会事业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稳步开展⊙科技+人才,助力乡村腾飞⊙新华网5月31日——一位驻村书记的扶贫“心路”⊙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