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运行
![茶谷大片六版4.jpg 茶谷大片六版4.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3/6369515396727850002169921.jpg)
本报记者 陈力 摄于六安西茶谷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
![杀青六版3.jpg 杀青六版3.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3/6369515399884100008378195.jpg)
![炒茶六版5.jpg 炒茶六版5.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3/6369515401590350002791799.jpg)
本报记者 陈力 摄
现在六安地区,茶叶生产发展很快,“六安瓜片”的宣传也较到位,但历史上真正的六安瓜片应该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叫“瓜片”,它的制作用什么工具、有哪些重要制作程序,制作工匠应有怎样的技术?值得探究。
六安地区茶叶历史悠久,宋朝乾德年间,全国设13处茶叶市场,金寨即有2处,一是麻埠,二是开顺,说明金寨茶叶量多质好。明代农学家徐次宁在《茶疏》中有云:“茶之佳者,大江南北,则称六安,六安瓜片,不仅质地优良,且焙制得法……”《六安州志》卷五十二记载:“齐山绝顶,常有云雾,其上产茶叶甚壮,其味独醇……”齐山,即今金寨麻埠镇之齐山村,所产之茶制作瓜子形状,称之为瓜片,因时属六安辖区,而冠名“六安瓜片”。
明朝后期,六安瓜片列为贡茶,一直延续至清末,每年齐山茶叶开采时,六安州官即索取百篓送往朝廷。1856年,咸丰皇帝懿嫔慈禧,生下清朝第八代皇帝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帝闻知大喜,当即御旨“懿嫔册封为懿妃”,便在她饮食清单上规定每月供其齐山云雾瓜片十四两。由此可见,当时的齐山云雾瓜片是何等珍贵了。
时至今日,六安瓜片,依然是饮绿茶者首选。可产瓜片并非都是齐山云雾了,就六安地区来说,优质茶园颇多,有些茶园所产茶叶质量不亚于齐山,凡产茶乡镇均能制作瓜片,但其形、其味与“贡品”瓜片相比,却大为失色。也即是说真正历史上贡品瓜片,名存实无。其原因是茶片选择和制作工艺与制作工具的缺失。
我小时(1934年生),祖居滴水崖,这是一个深山村庄,盛产绿茶,虽然离齐山数十里,但制茶工艺却延齐山之技,从不马虎,制作的瓜片虽比瓜子大,但瓜子形状不变,青绿、平展,很少有捲条弯曲叶,即便是有一二片,也要捡出,否则,饮用形、色、味都欠佳,出售也要大折价钱。现在市场上的瓜片,不是片叶,而是弯曲捲条,你抓一大把,很难找到几片瓜子形的片茶。什么原因?制作工艺、焙制材料、烘干工具等,皆是“现代化”,传统工艺几乎不存在。去年夏天,在南京工作的孩子带回碧螺春和龙井各一小听,此二种都是江浙名茶,制作精良,少有弯曲、捲条,皆为扁平瓜子状,但不是栗炭火烘制,清香味平常,可能是电烘箱烘制的。有人说:难道现代化不好?我以为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目标,而祖国很多传统优良的老手艺,不是现代化工具所能代替的,特别是有历史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传统手艺,不能丢,更不能失传。
今年清明节,小山沟三户人家的滴水崖,来了六辆小汽车,其中不乏宝马、奔驰,小汽车里下来十多个人,年长者逾80,年少者20余,他们都是在外地工作的滴水崖小山沟三户人家的氏系,一来是回家探亲、扫墓,二是回乡购茶,其中重要任务是观看、研究、制作瓜片的绝技,准备推广创业。制片茶者是一对年近六旬的夫妇,是瓜片制作工艺的传承者。
首先是将采回之鲜茶,分片叶扳择,名曰“扳片”,即是将采回的每枝茶中的第二、三片茶叶扳下来,成大小相等叶片,然后将炒茶锅烧红洗净,不能有铁味和油烟味,再将扳择之茶叶片分撒在锅里,每次至多撒半斤左右,用手抚摩翻动,使茶叶片既能受到热炕而微微收缩,又不能炕煳,更不能炕成弯曲捲条,到茶叶烫手再不能抚摩时,起锅,放置在篾制烘篮上烘干。
烘火一定是栗木炭火,别的木炭火有异味,绝不能使用。这时掌握火候十分重要,必须用手来回轻轻翻动茶叶片,烘到不能存有丝毫水分时,放在干净的木桌或竹匾上,反复挑捡,将不平展的弯捲叶、黄叶一一捡出,再次倒入烘篮回火,待茶片干得一触即碎的程度时,趁热装入垫有干净笋叶搪垫的竹编篾篓里,包紧捆扎上市;如是自家饮用,必须装进垫入多层丝棉纸(一种包装茶叶专用纸)的铁筒或陶罐里密封,使之不能透气,永葆青绿、芳香。有人说:现在有电烘箱、炒茶机,传统制茶既费工,所用材料皆是竹木,又影响环保。其实不然。
上述制茶工匠,不过是茶农中制茶里手而已,但如制成标准六安瓜片,非这种茶农里手不可,所有制作工具、制作材料,山里随处可取。比如关键之竹制烘篮(现很少有人会做了,其形如清王朝官员的帽子,中间凸起,四圈有沿,下面是篾围)和烧红之栗炭,现在虽讲环保,但竹子必须年年适当间伐,才能保持其正常繁衍,栗炭系黄栗树烧制而成,黄栗树林,山民称之为薪炭林,同竹子一样,六七年长成大茶杯粗,即需采伐,采伐后,很快生长新苗,六七年又是一茬,天生是烧木炭取暖之用。因此,采伐竹子、黄栗树,非但不影响绿化环保,反而有利其生长。
祝愿真正的瓜片再呈历史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