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胜 本报记者 张世巧/文 陈力/图
![五的水栀子大图.jpg 五的水栀子大图.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3/6369515276360662503973119.jpg)
![五的0530142508.jpg 五的0530142508.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3/6369515277479412509625210.jpg)
冯郢村扶贫专干张乐丽(中)在向前来开展“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主题班会活动的固镇镇德运学校的小学生介绍水栀子的药用价值。
![五的水栀子游客.jpg 五的水栀子游客.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3/6369515279293475006766588.jpg)
游人在水栀子种植基地赏花。
时值初夏,在裕安区固镇镇冯郢村,约6000亩水栀子骄人绽放,荒岗堆绿,白花簇簇,绿色花香产业已成为冯郢村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走进冯郢村水栀子种植基地,花香扑鼻,数千亩水栀子在初夏阳光里美丽绽放,叶如碧玉,花如白璧,风过山岗,花枝摇曳,花香四溢。六安市冯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万海在冯郢村流转近2000亩荒岗地种植水栀子。据他介绍,这里以前主要种芋头、玉米和芝麻等,收益少,管理麻烦。栽种水栀子方便管理,收益高于传统农作物。除此之外,水栀子有益于环境,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现在一到冯郢村,整个村空气都是香的。在水栀子开花的季节,吸引了不少来游玩的人。在张万海等几个大户的带动下,冯郢村一些群众和贫困户也加入水栀子种植。张万海还建起烘干房,对贫困户和周边群众生产的水栀子果实进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水栀子别名雀舌栀子花,常绿灌木,夏初开白花,果实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扁平,果熟时呈金黄色或橘红色,是一种集绿化、观赏、色素、添加剂、药用于一体的生态型植物,亩产可高达800-1000公斤,亩年收入可达5000元,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
近年来,固镇镇党委、政府在发展传统皖西白鹅产业的同时,注重开发新兴特色产业。冯郢水栀子高标准生态产业园是固镇镇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特色产业园区,2011年从浙江安吉引进水栀子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冯郢村的水栀子基地规模约6000亩,初步形成了“基地+农户+科研+色素提炼工厂+销售”的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水栀子种植还辐射到单王、罗集、江家店等周边乡镇,成为拉动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该镇将结合水栀子发展规划,打造旅游业;结合镇特色产业白鹅、芡实,还有稻虾共作等,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