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王娟球
“小小书屋作用大,我把书屋当做家。书香飘进新农村,农家书屋贡献大!”今年32岁的魏苗苗是裕安区苏埠镇南楼村的一名村干部,也是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她告诉记者,自己当书屋管理员已有5年了,见证了这项惠民工程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一本本加盖图章、分类、写卡、登记、贴书标的分类书籍,一排排整齐排架在橘红色书架上,走进苏埠镇南楼村农家书屋,书香扑面而来。据悉,该农家书屋初建是在2009年的春天,当时的书屋很简陋,图书种类少、数量少,只有3000册。随着近几年的新增配送,书屋的藏量已达8000多册。从刚开始的政经、文化、法律、科技、生活百科发展到后来的“三农”讯息、儿童类童话故事、科普小说、世界名著、阅读培训等应有尽有。
还没建农家书屋时,南楼村村民的茶余饭后生活比较枯燥,很多时候是“大人串门聊、小孩下田玩”,“东家长,西家短”,一些村民还沉迷于赌博,影响着乡风村风。自从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村民们有了新去处,玩麻将、打扑克的人也渐渐地少了许多。现在,“大手牵小手,齐读共进步”已成为村民带孩子的新常态,农家书屋逐步转变成村民工作、学习、劳作之余的“充电站”和“精神食粮”,农家书屋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生活生产思路,一批“种植能手”、产业“土”专家应运而生,成为村里勤劳致富典范,助力乡村振兴蝶变,农家书屋成了农民学技术、长智慧、强本领的好帮手。
“魏主任,太感谢你啦,我昨天烘了一天的茶,昨晚上躺在床上用你教的扫码下载APP,学习打造‘三品一标’绿色农产品,让我对茶叶生产有了更多认识和想法。”村民许明清见到魏苗苗时高兴地说。随着农家书屋民生工程拓展延伸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打通智能化乡村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不同层次村民的阅读需求成了新课题。2018年南楼村推行数字化农家书屋试点,魏苗苗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学习下载数字书屋手机APP,关注微信订阅号,利用周末和南楼村其他村干部一起去村中心广场发放宣传单,在村部、主干道、惠民服务网点、便民超市张贴数字农家书屋宣传画,引导村民关注使用数字农家书屋这一全新阅读方式。
让魏苗苗感到骄傲的是,2015年南楼村农家书屋获得“安徽省示范农家书屋”称号,2018年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魏苗苗本人也获得“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现在南楼村里既有书屋可供村民读书学习,也有健身广场、篮球场可以锻炼身体,另外逢年过节还会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在村文化大舞台上演。2017年裕安区农村少儿阅读演讲比赛“我读书
我快乐”,2018年苏埠镇小学生图书阅读比赛等先后在南楼村举办,南楼村农家书屋已成为当地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