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脱贫

  卢贤傲 本报记者 宋金婷 文/图

五版3145932.jpg

  “这稻虾共作比光种田划算多了,虾子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我村目前总共发展了200多亩稻虾共作,自去年六月份第一季龙虾开始收获以来,已经捕捞龙虾2000公斤。”干汊河镇绕山村支部书记朱哲根兴奋地说。

  绕山村龙虾基地是在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于2017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一期开发200亩。截至目前,通过扶贫项目投入近70万元,进行沟、渠、路、灯、监控、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清淤和深挖4口40亩水塘,改造平整80亩水田,整治一座荒丘陵,投放龙虾48万尾、鱼苗8000尾,种植有机水稻60亩,栽培桃树、香椿、金桂和冬青等树苗3000棵,并在基地内建成扶贫就业车间,吸纳用工解决10多名贫困户就业,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建成集特色龙虾、有机稻、水产养殖、花卉培育、风景苗木栽培、水果种植、垂钓、农家乐、旅游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采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联动发展”模式,既能使集体每年可增收6万元,也能给10多户在基地就业的贫困户每年创收8万元,同时带动周围更多贫困户发展龙虾养殖,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其实,不止绕山村,近年来,舒城县干汊河镇把产业扶贫、产业富民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核心举措,大力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工程,通过扶贫项目扶持、企业大户带动、鼓励农户自种自养等多种措施,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该镇根据本镇特色种养业资源丰富,突出发展特色种养业,建立产业扶贫基地,重点发展精品蔬菜、优质水稻、优质水果种植和黄牛、龙虾等特色种养业,分别在绕山、莲墩、洪宕、靠山、严冲、泉堰、春塘、复元等村建设产业扶贫基地9个,建立镇村扶贫产业园8个。绕山村建立200亩稻田养虾基地、泉堰村兴建1500亩有机大米生产基地、靠山村建成1000亩水蜜桃种植基地、复元村建设500亩蚕桑养殖基地、洪宕村建设50亩芦笋生产基地等一批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兴建,吸纳大量劳动力促进贫困户就地就业,经营初显成效。

  该镇积极开拓思维,创新思路,发动企业大户带动产业发展,助推更多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脱贫。创新“大户带动”帮扶模式,以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由贫困户采用土地租赁、金融扶贫贷款入股分红、入园就业等方式增加收入,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年过六旬的张吉林夫妇家住干汊河镇复元村张庄组,家里就他夫妻二人,一直体弱多病,是该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去年他们在蚕桑种植大户费建松的帮扶带动下,养蚕两张,产茧155斤,可获收入3000余元。像张吉林夫妻一样,在干汊河镇复元村蚕桑种植大户费建松的蚕桑基地里,共有9户贫困家庭养蚕,平均每户收入3500元,基地带动贫困劳力就业11人,平均每人可获劳务收入3100元。

  程锋是阳光雨露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看中了这片热土,投资4500万元租赁土地1000亩,建立阳光雨露生态园,种植优质葡萄、草莓等水果,创办集种植、采摘、观光等为一体的农家乐基地,创建“阳光雨露千亩草莓产业扶贫示范园”,直接带动350名贫困人口就业,并通过贫困户土地租赁、就业和入股分红带动当地200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目标。目前,该镇已经有阳光雨露农业生态园和镇内8家龙头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0个经营大户共带动贫困户2116户发展产业,带动一大批贫困群众有效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该镇还通过落实扶贫奖补政策,鼓励农户自种自养,发展特色种养业。针对有劳动能力和种养条件的贫困户,鼓励其发展特色种养业,安排帮扶联系人根据贫困户意愿和种养条件,指导贫困户开展种养业,安排农技人员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帮助,安排村委会为贫困户及时申报扶持资金。

  “以前,我们这些贫困户只知道靠政府救济过日子,经过这两年省国税局的帮扶,免费领鸡苗,还有产业补贴拿,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养殖技术,现在,我们也有了自己的产业,对于将来过上好日子我们信心更足了,真是太感谢省国税局了!”干汊河镇龙山村贫困户阙守奇领到省国税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捐赠的100只土鸡苗后,激动地说。

  据了解,省国税局作为干汊河镇龙山村的帮扶单位,把向龙山村贫困户捐赠鸡苗,作为帮扶龙山村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的一项有力举措,省国税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对龙山村2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走访,了解这些贫困户的养殖意愿和能力,针对部分贫困户有养殖意愿和能力,发动村里养殖大户曹佑俊负责免费为这些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并联系村里养殖大户蔡加正等帮助贫困户解决成品鸡销售问题。在全面落实解决好养鸡技术和销路问题后,驻村扶贫工作队将捐赠的2000只土鸡苗分发给了22户贫困户饲养,确保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实现增收目标。

  目前,全镇2558户贫困户中发展特色种养业1473户,落实产业扶贫项目3389个,获得补贴资金269.7378万元,特色种养业覆盖率已达57.6%。全镇建有3个扶贫驿站、4个扶贫基地、5个扶贫车间,共计带动贫困户就业159人,人均每月增收1300元左右。

 

 选择年月
<2019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唱好“健康”戏做实“脱贫”活⊙“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