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2014年,王新云家在当地党委、政府摸排中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系列优惠政策汇聚,精准扶贫在大山里落地生根、全面铺开,暖了一家子的心窝,提振了她的脱贫信心。
真正让王新云生活轨迹发生改变的是2016年的5月份,那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来过大湾,村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为了激发村民创业,乡里、村里积极鼓励大家兴办农家乐,脱贫增收。周边村民脱贫致富的激情被点燃。王新云发现,这年5月份前后,她务工的老檀主山庄客人几乎增加了一倍不止,秋天上马鬃岭游玩的客人滞留在这里过夜,老檀主家的客房爆满,多出的客人,老板漆德华只得让王新云往别家引荐借宿。
那天晚上,王新云失眠了。她的心里生出了一个想法:乡里现在支持年轻人创业,农家乐生意这么红火,我可以改造自己的3层楼,学老檀主山庄,也兴办农家乐!王新云这样想着便拨打了汪达安的电话。两口子很快规划好了:1楼做餐饮,2楼3楼做住宿。隔出四间房,10张床铺,城里人爱干净,每个房间都要隔出一个卫生间……
2017年2月下旬,时任大湾村书记的俞能江在入户走访宣传扶贫政策时,了解到王新云的创业想法后,帮她申请办理了扶贫小额贷款,并告诉她可以申请贫困户创业贷款,还有创业奖补,有了村书记这番话,王新云鼓足了勇气,3月份便找来了木工、瓦工和水电工。
经过几个月的装修布置,新云农家小院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10月1日正式开张迎客。长假7天,每天晚上10张床铺都订满,3张饭桌不够吃,这可把王新云忙坏了,喊了邻居来帮忙。城里人都爱品尝山里的土味,王新云便根据自己的拿手菜列出了一张菜品清单:金寨黑毛猪、野生小河鱼、乌鸡养生汤、手工豆腐……品尝了美味的山里黑毛猪和乌鸡的鲜美,很多客人临走时还不忘预定年猪、捎带上两只土鸡。一个“十一”下来,农家乐营业收入加上卖农特产品收入将近3000元。2018年的“十一”,营业收入又增加了一倍不止。
农家乐首次开门营业便喜报频传,这对王新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忙碌、充实、幸福、成就感,王新云一下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定位。一有空她就整理房间,收拾小院,她家屋后便是大山丛林,农闲她就上山采摘蘑菇、灵芝、天麻、野菜,弄回来晒干了或放冰柜,等客人来了这些都是美味。她还扩大了自家养殖规模,养了两头猪、20多只鸡,后山上又种了几块地的红薯。遇到客人需要购买土特产,她就把他们往邻居家带,代销了好多土猪肉、山芋粉丝和土鸡。
记者翻看2017年第三季度王新云家的扶贫手册,有一笔收入账目明细:务工收入9000元,公益性岗位报酬800元,特色种养业奖补3000元,农家小院奖补20000元,公益林补贴411元,农村贫困两免一补500元,农家乐经营收入3000元,养殖收入5700元……全年收入5万多元。这一年,王新云家脱贫了。
这两年,为了提升农家乐层次,在村干部的推荐下,王新云还加入了省妇联徽姑娘妇女创业扶持项目,房间的用具、工作服都用上了徽姑娘logo,花围裙、蓝头巾,全部按照徽姑娘农家乐标准来,让她的小院生意更加红火。
勇敢、坚定,充满信心,创业、脱贫让曾经瘦小的贵州姑娘王新云似乎变了个人。王新云说她现在已经融入了大湾生活,在这里,守着她的家园,她爱的人,她的农家乐,心里变得踏实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