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讯(本报记者)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舒城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结合区域实际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提供增收主动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有能力和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生产,从苗种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控、产品收购等方面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2018年,全县1597个经营主体带动26407个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主体带动率达82.9%。
“景区+园区+休闲区”挖掘致富新动能。将景区、园区、休闲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景区带园区、园区促休闲、休闲带增收”的发展理念,带动带活多业态融合发展。如该县万佛湖镇利用紧邻万佛湖风景区的有利资源,拓展荷花堰生态风情园、天龙山红色旅游等多处旅游板块,以打造旅游就业扶贫基地的形式,聘用周边贫困群众负责管理和养护,收购周边贫困户养殖的本地农产品,带动周边贫困户务工和售卖农产品人均年增收万余元。
“基地+技术+就业”形成脱贫催化剂。以扶贫就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加强贫困户就业技能专业知识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一项致富技能,学成后既可以在基地就业,又可自选门路赚钱脱贫致富。2018年,共组织贫困劳动者技能脱贫培训3623人,其中扶贫项目资金培训3123人,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的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