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安
四月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这天,天空中还飘着丝丝细雨。笔者来到舒城县南港镇河西村茶园,村民沈兴来正在茶园里和村民们忙着采茶。在他身后,是一大片茶园,在细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葱翠。
家住河西村兴和组的沈兴来,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来,他一直想要摘掉贫困的帽子,却始终未能如愿。现如今,他却是村子里响当当的“种茶能手”,从几年前的年收入不足3000元,到如今年收入超过2万元。“这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们跟着干,才有脱贫致富的一天啊!”沈兴来底气十足地说。
在南港镇河西村,像这样的茶农还有很多。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百姓们腰包都鼓鼓囊囊,脸上都喜笑颜开呢?
河西村总面积9.09平方公里,耕地1880亩,林地6664.5亩,山地为主的地理环境多年来一直是制约村子发展的最大原因。近年来,村“两委”将目光转向了村里的茶园。何不发展茶产业,以茶促脱贫呢?
说干就干!在村“两委”的大力号召下,河西村首先对村中1500多亩老茶园进行改造,采用对园区内沟渠进行硬化及园区内道路周边进行绿化和对园区安装喷灌设施及灭虫灯等措施,使得改造后的茶园焕发了“新生机”。同时,新建了300多亩新茶园,为推动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有了茶园,还需要有专人统一经营才行。
2017年,在创业致富带头人李自平的要求下,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将村集体的茶园承包给他。在拿到承包合同的当天,李自平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茶园发展成乡亲们的“生财宝地”。他先是把茶园与自己所经营的舒城县天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经营相结合,将其纳入到合作社经营范围中去,使得茶园真正规范化,标准化。紧接着,他又与村“两委”商量,聘请专家和老师,开展技能培训班,将村里的茶农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培训,从而提高茶农的茶叶种植和茶园管护水平。
据了解,在茶叶园区的带动下,村里近30户贫困家庭都实现了本村就业,每逢施肥、除草、采茶季节,他们在园区劳作,每人每天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同时,茶叶合作社还鼓励贫困户注资入股,获得收益分红,据悉,2017年,注资入股的贫困户每户获得分红1000元,2018年总计分红给贫困户14400元。
目前,李自平经营的舒城县天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成集茶叶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合作社,在带动脱贫、促进增收方面持续发光发热。
“以前我们就是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啊,其实脱贫致富很简单,关键是要靠自己奋斗!”河西村书记汪学云说。据介绍,下一步河西村还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把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美好的河西村,广迎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