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朝阳:金寨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记者 邱杨 黄道辉

8日五版1.jpg

8日五版3.jpg

8日五版6.JPG

8日五版7.jpg

  2014年,六安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论证六安区域内丰富的山水、物产、文化等资源后,创造性地提出“六安茶谷”概念,历经4年多时间精心打磨,“为生态增绿,为旅游添景,为农民增收”的目的正在变成现实。为“茶”不唯“茶”的发展理念得以实现,目前,我市茶园面积达65亩,年产茶3万吨,产值22亿元,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71亿元。同时带动了大别山区特色农副产品的发展。

  五百里茶谷茶香弥漫,“五朵金花”精品绿茶正在走向建设世界最好原产地绿茶的路上,一批特色鲜明的茶主题公园、采摘体验园、茶谷小站、茶谷小院、茶旅小镇形成了一条条深受游客喜爱的问茶、寻茶、品茶旅游线路。今天推出《大道朝阳——金寨县茶旅融合发展之路》以管窥我市茶旅融合奋进屐痕。

  茶,被西方人称为神奇的叶子。“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虽是传说,但掩盖不了中国茶几千年的种植史、饮用史。地跨鄂豫皖3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光同季,雨热同季,具有优越的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特征,特别适合茶叶生长。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六安人善种茶、善制茶,尤以瓜片茶制作技艺扬名海内外。四五月间六安繁花似锦,清明谷雨之间,也正是新茶上市期。此刻位于金寨县的六安西茶谷,是一片远离喧器都市的世外桃园,正迎接着各方游客。“跟两个朋友一起来这钓鱼,这儿风景好,来转转玩玩。”4月18日,来自合肥的王先生特意寻了个空闲,邀上两位朋友驱车来到西茶谷,于青山绿水中寻垂钓乐趣,赏连片茶园里别样春意。

  近年来,金寨县引导发展“茶旅融合”产业,把赏茶园风光、览大别山秀色山水、体验茶文化深厚底蕴串成一条条特色旅游线路,将茶文化内涵融入全域旅游中,开辟出了生机勃勃的产业新景观,吸引了观赏大别山自然风光的游客,也吸引了醉心于六安瓜片传统历史名茶技艺及口感的寻茶人、品茶人。茶旅的融合、共生发展这不仅缘于这里的茶园和生态风光,还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茶园变身主题公园

  4月18日,记者在油坊店乡党委委员袁文喜的陪同下,来到面冲村。这里是六安茶谷主题公园的一个节点,放眼望去,满目葱翠,一畦畦、一垄垄茶园,层层叠叠,随山就势,一圈又一圈布满山岗,嫩绿茶叶,散发淡淡沁香,三五茶农在茶园里采摘茶叶。亲水栈道随水岸延伸,三三两两游客或观赏拍照,或垂钓,甚是闲适。不远处,茶园里“六安瓜片示范基地”几个大字映入游人眼帘。

  茶,是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探索自然、顺应自然提炼出的精华,种茶、制茶、交易茶、喝茶改变了这里山民的生活生产习惯,也创造了财富。因为茶,这里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借助商标、品牌、现代物流、互联网踏上了商品经济之路。金寨县油坊店乡拥有大片优质良种茶园,制茶是这里村民世代相传的手艺,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皖西朱堂茶叶市场地经营门点200余家,已成为皖西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名茶飘香醉远客,茶谷风情迷万家。这里也是六安西茶谷所在地。郁郁葱葱的茶山、碧波荡漾的湖水、干净整洁的栈道……随性漫步其中,一眼望去,茶山与绿水相吻絮语,淡淡的茶香混合着薄薄的雾气,身心便沉醉在这一方宛若世外桃源般的醉美茶乡。

  现在,金寨县政府及茶农们的目光又越过茶叶种植、制作、买卖,他们思考如何把茶的每一环节变成可展示、可体验、可养心的产品。油坊店乡的面冲村是六安瓜片的一块核心产地。村里90%的农户都从事六安瓜片的生产、销售。自2014年8月六安茶谷启动以来,这一小村庄也注入了新活力。改造升级现有茶园,将本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景观配置有机结合,修栈道、起凉亭、造吊桥......每年茶季,这里的特色风光、特色产品吸引了许多游客,“这儿的茶园美得像公园。”这一句赞词出自于游客之口,也更加坚定了该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理念。现在的面冲村已无愧于“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称号。

  与西茶谷一水相望的麻埠镇历史悠久,六安瓜片的代表作就出自这里水雾氤氲、山环水绕的蝙蝠洞。一水就是名闻遐迩的响洪甸水库,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一湖碧水,群山迭翠,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地。而种茶、采茶、制茶、卖茶是麻埠人劳作的主题,走出去创业的麻埠人,其创业的根基依然是茶。这里有优质茶园基地3000亩,主打六安瓜片。茶与旅在这里融合是游客的自然选择,也是必然要求。于是,麻埠镇将茶文化基因注入旅游业之中,在茶园里铺设观光步道,在山崖库弯建观光摄影台,择风光绝佳处设建筑小品,挖掘整理山名地名掌故、打造出既是景点又是茶园的产业基地。油坊店乡在此基础上又挖掘、复兴了本地民俗“油马花鼓伞”表演。金寨县因时而动推出茶谷小院、农家小院、农家院等建设。“目前,我们镇已建成茶旅融合经营主体336个,商务宾馆26家,茶谷小院32家。”麻埠镇党委委员李绍盛介绍说。

  农家院变身休憩地

  将茶文化融入旅游业界提出的“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已经拓展出“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使旅游向以休闲度假养生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今年,麻埠镇桂花村有一批农家屋正在悄悄“变身”。

  “明晚有5、6位从广东来的游客,你们抓紧时间把民宿打扫干净。”桂花村名誉书记、村创福公司董事长李德全口中的“民宿”,就是升级改造的农家屋、农家院。在村里转悠一圈,民宿的取名很有意思,多离不开“茶”、“茗”、“桂”等字。一问才知,这里产茶,又有树龄逾千年的老桂树,大家一寻思,纷纷以此命名,展示乡村特色底蕴。走进“桂茗人家”等民宿,通透的房间,统一整洁的被褥,卫生间、网络一应俱全,房间设计、摆设走向自然、简朴,多用本地竹木,给人返璞归真之感,大多房间或院落辟出一方天地,给爱茶人士品茶休闲,屋后的农家菜园、林地,又给爱好大自然的游客提供了农事、采摘体验之处。

  桂花村名誉书记、村创福公司董事长李德全在思考,脱贫之后如何找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村级集体能带动发展的抓手?应该充分发掘麻埠的六安瓜片茶、桂花王之名,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他们把村民闲置的房屋或多余的房间通过公司租赁过来,统一改造,统一经营。农民既参与民宿的服务工作,又参加年底分红,实现房产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发展民宿,解决了看游客吃、住的问题,将大大提升茶季游客的兴致,也为农民找到持续发展之路。

  赏茶品茶的游客多了,让面冲村郑学伟的农家乐也“乐”了。位于西茶谷附近的这家农家乐2016年开张,以餐饮、住宿为主,烧金寨土菜,住农家院屋,茶季的周末时光,便是他们忙碌的时光,来往的食客一开就是五、六桌,客流量一天有50、60人左右,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80多人。“节假日客流量比较多,尤其是春季,大部分是来自阜阳、淮南、合肥还有六安城区的游客,来西茶谷景区钓鱼、采茶、游玩。”郑学伟说:“以前家里因为父亲常年生病,只靠家里十几亩茶园收益,家庭经济困难,多亏了茶园景区带来人气,我的农家乐生意也做起来了,让我家脱贫了。”现在,郑学伟的重心放在了农家乐发展上,他们自己手工炒作瓜片、黄芽,有时游客一来就抢购一空,或者制成半成品,卖给村里的茶企,不愁销路。

  制茶技艺变身旅游体验

  六安瓜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4月17日,记者走在麻埠镇上,目光所及处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收茶、炒茶、制茶。忙碌的炒茶画面,被来自山东的袁先生收入镜头之中。闲谈中,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事教育类工作,是个爱茶之人又喜欢摄影,每年春天他都要亲自跑到产茶区转转,一边旅行一边拍茶乡民俗,并品茶买茶写茶。齐蝠唐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李守新招待袁先生喝杯新茶,“瓜片味道真不错。”对茶颇有研究的袁先生说,这不是他第一次喝六安茶,却是第一次来到六安,来到六安瓜片的产茶区,觉得处处新奇,处处是景,尤其是手工炒制的过程,让他大开眼界,“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中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我是慕名而来。”

  沿着蜿蜒的山间道路行驶,时不时可见一处观景平台,停着一至两辆车,三五游客在一旁或观景或拍照或休息。记者采访当天,遇到一群乘坐旅游大巴车来此的外地游客,导游正在向她们介绍这里的茶园。像这样的游客团,这里两三周就能有一批。响洪甸六安瓜片合作社联合社由三家合作社组成,成员有30多户茶农,茶山数百亩,是一家集六安瓜片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的茶叶生产企业和原料基地,同时建立茶叶体验园,与合肥多家旅行社对接后,六安瓜片的采摘、制作成为了旅游项目中的体验内容。“今年我们公司的茶园观光、茶叶采摘、制作、茶汤品尝成为游客旅行时的体验内容。”安徽齐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生银说,游客亲身体验传统工艺采茶、制茶,也扩大了六安瓜片的宣传,带动了茶叶的销售。还有的通过网络、电话订购。游客在体验摘茶、炒茶、制茶的过程,感受茶文化,享受茶乐趣,劳动之中尽品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茶旅融合昭示茶乡振兴之路

  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指出,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旅游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旅游业呈现出向休闲、健康、养生的发展趋势,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四季风光如画,民风民俗淳朴,农特产品特色明显,尤其2015年,六安市启动“六安茶谷”项目,金寨得天然优势,位于西茶谷的六安瓜片茶主题公园建设、麻埠茶旅小镇建设,集中展现了山色、水景、茶香、民俗的特色。茶谷范围内的一水一山一茶一竹自然资源都是茶旅融合发展的要素,金寨县整合蝙蝠洞、红石谷、天堂湖、洪道人尖、水晶庵旅游资源,挖掘整理民俗文化,传承展示六安瓜片,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寨名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响洪甸美好乡村建设和国家治淮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响洪甸水库大坝为依托,以茶乡景观、茶区生产生活为纽带,使得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有了支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使茶谷范围内三产收入人均增收2000元。

  面冲村南冲组的农民余述平正在合计家里今年卖茶的情况,“今年大概能卖出个三、四万元,瓜片同期价格要比去年贵30-40元/斤。”他告诉记者,政府帮助大家把茶园道路修起来了,培训大家瓜片制作工艺,宣传“两个替代”,如今茶农心中对“品牌质量”的理念更深入了,自觉采用人工除草、使用粘虫板,茶叶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茶叶品质提升了,茶商来的多了,茶园环境变美了,游客来的多了,这都让我们卖茶更方便更快捷了,收入也增加了。”

  仅以油坊店乡为例,集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茶主题景区,把自然资源融入人文特色,使面冲村茶农由单一的农业(茶叶)生产转型升级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旅游带动特色效益明显,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6年接待游客大概还只有几千人,2017年达到了10000多人,2018年的数据显示,接待游客达到30000多人。今年清明假期游客就络绎不绝,加上‘五一’节预计接待游客总数能有35000余人。”面冲村党支部书记黄尊云告诉记者,全村现有6家农家乐,每到周末,农家乐里坐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尤其以合肥、河南、阜阳、淮南等地的自驾游游客居多。入口佳茗,满目美景。成为这一地区的真实写照。金寨县茶谷范围内涌现出亿元专业村、5000万元茶叶销售企业、百万元茶叶生产大户等茶产业集群,六安瓜片块状经济板块已成雏形。2018年金寨县接待游客1018.9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0.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和15.2%。


 选择年月
<2019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大道朝阳:金寨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我心向茶——记金寨县麻埠镇齐蝠唐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李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