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名孤儿的校园“戈妈妈”——记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戈绍琳
本报记者 王元军 文/图

图为戈绍琳教孩子整理寝室。
“鸟儿站在树上,从不害怕树枝会断,它相信的不是大树,而是自己的翅膀。”这是金寨县仙花实验学校生活老师戈绍琳写在日常情况记录本首页的一句话。“我很喜欢这句话,激励着我和孩子们一起进步、成长。”戈绍琳说。
金寨县仙花实验学校里,来自全县的45名孤儿集中在这里就读,学校采取分散插班、集中管理的方式,管理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50岁的戈绍琳和其他3名生活老师一起,负责45名孤儿的日常生活,成为这些孩子的校园“戈妈妈”。
“这些孩子小的七八岁,大的十四五岁,分散于二至九年级,全天候寄宿学校,白天随班上课,晚上小学部孤儿由生活老师包干辅导,双休日由生活老师带领孤儿从事各项活动。”戈绍琳介绍,这群孤儿,各有各自不幸的身世,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辛酸的故事……戈绍琳2017年9月通过考试来到这所学校任职,刚来时,不少人劝阻过她。“我在2014年患了重病,和死神擦肩而过,后来恢复得不错,所以我来到这个学校,把关爱带给这些孤儿们。”戈绍琳告诉记者。
每天早晨5点半,戈绍琳就陪同孩子们洗漱、打扫寝室、跑操、早读,孩子们上课后,她便回到寝室,检查宿舍内务,孩子们没有做好的,再加以整理,然后扫地、拖地,给孩子们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如有脏衣服、脏鞋,则帮助洗晒好。双休日,集中训练她们的自理能力,培养她们勤动手、讲卫生、不依赖的好习惯。经过两年的指导,现在,这些孩子早起不用喊,内务不用说,生活自理能力很棒。孩子们亲切的喊戈绍琳为“戈妈妈”,每当这时,戈绍琳都会很开心。“我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袋,每天9点钟左右,我开始写前一天孩子的生活日志。这样等她们长大成人,有出息了,回到母校可以找到儿时的记忆。”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戈绍琳每天都写日志,将班里发生的大事一一记录。
2017年冬天第二场大雪期间学校提前放寒假,家住关庙乡深山里的彭小菊(化名)因大雪封山道路不通无法离校,戈绍琳放弃休息,留在学校,白天陪她写作业,背诗词,晚上给她讲故事,直到冰雪融化将她送回爷爷身边。
2018年12月11日,有一位同学被玻璃划破右手掌,戈绍琳立即打车将这名同学送到医院急诊,之后缝了8针,每3天换药一次,一直坚持到半个月后拆线,戈绍琳才松了口气。
……
“每天放学后,我陪孩子们在操场上,或散步、或嬉戏、或听听她们的心声……这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戈绍琳说,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逐个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用爱心唤起她们的自信、自尊、自爱和自强。“我很幸运,感谢上天的眷顾,让我陪这群孩子成长。我也衷心地祝愿孩子们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