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产业惠民生——舒城县推动光伏产业扶贫工作侧记
伍珊珊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光伏扶贫有着收益稳定、受益期长的特点。近年来,舒城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全力推动光伏产业扶贫工程,迅速壮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让“阳光”产业带来的“伏利”惠及贫困村和贫困群众。
光伏发电为贫困户“增光”
“对于贫困户来说,光伏发电操作很简单,只要平时清扫干净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灰尘,电表液晶屏上的小灯一亮,说明就开始发电产生效益了。”该县负责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的技术人员介绍道。
在贫困户的遴选上,该县按照“户申请、村评议、乡镇审核、县审批”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重点扶持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三无”贫困户。
针对无力经营但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舒城县城投公司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由贫困户向银行申请贷款,通过受托支付方式将贷款资金注入由国有企业县城投公司出资成立的新能源公司,3年投资期限内,投资收益按年回报率6%结算。
据悉,舒城县第一批光伏扶贫收益2966.8万元,使80个贫困村村集体年增收约7万元,8789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2000元,5144户“金融+光伏”贫困户分红656万元;第二批光伏扶贫收益1073.8万元,17897户贫困户通过参与公益岗,实现每户年增收600元。
“六统一保”为“阳光”产业护航
舒城县坚持“政府主导、平台实施、相对集中、虚拟到户”原则,全面加强村级光伏电站运维管理。
项目建设总投资8.7亿元,不要贫困户花一分钱。舒城县城投公司按照“六统一保”模式建设,即统一规划、统一融资、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结算,保本运营,让光伏扶贫项目成为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阳光”产业。
光伏设备出了问题怎么办?这是贫困户最担心的问题。该县城投公司制定了《舒城县光伏扶贫电站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暂行)》,并安排专人通过“定期巡逻+定点监督”的形式对各光伏电站进行检修维护,免除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此外,该县为所有光伏电站安装监控、设立监控平台,全县电站指挥中心已建成,软件调试完毕后将实现实时监控和问题预警。
延伸收益链为“阳光”增值
舒城县充分挖掘光伏产业扶贫工程各种资源,延伸收益链条,最大限度释放光伏扶贫带来的综合效益。
该县提倡利用光伏电站板下空地,大力发展“板下经济”,探索发展农业种植、养殖、苗木培育等产业,初步形成“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模式,贫困户获得生产性收益。“光伏下面套种金银花和杭白菊,既可以发电,又能节约土地搞特色种植。
”
舒城县张母桥镇杭白菊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占地38亩的光伏基地,由贫困户认领种植中药材,合作社和他们签订购销合同,认领的35户每户年均可额外增收1000余元。
该县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助力脱贫攻坚,如光伏电站管护等,通过选用贫困劳动力参与联村光伏扶贫电站设备看管、板面清洗等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
舒城县五显镇余畈村贫困户涂道留,2017年已脱贫,既是光伏受益对象也是光伏管护员,“没想到咱这辈子也能用太阳光换钱,感谢党和政府,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将光伏基地维护好,使其正常运转,发挥效益。”涂道留对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