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PM 14:00
乡村游渐成时尚
“我们是从外地慕名而来,就想来沿着总书记的脚步,来看看这里的变化。”下午2点,来自马鞍山市的游客邓道发在县城吃过午饭便带着家人驱车赶到了大湾村。
焕然一新的村民新居,宽敞的停车场和正在建设中的游客集散中心,改头换面的大湾村颠覆了邓道发对大别山贫困地区的印象。“没想到大湾村是这样的面貌!”邓道发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都是第一次来革命老区金寨,对金寨的了解除了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和六安瓜片以外,就只知道金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了,想象中的大湾村应该是一个极度贫困、发展滞后的地区,根本想不到如今的大湾村会是这样一幅光景。
“虽然刚到大湾村,但是村民的热情和朴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真是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贫困地区群众对扶贫工作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感恩。”邓道发的母亲告诉记者。
现已成为3A级景区的大湾村,每年都要接待很多外地游客。而每年都有新变化的大湾村,也给省内外各地的游客留下了不同的记忆。从陈泽申老屋到村民新居,从茶产业扶贫车间到扶贫光伏电站,从大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到独门独院的农家民宿,如今的大湾村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完成了从贫困村到知名旅游景点的华丽蜕变。
近三年来,大湾村民牢记嘱托,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大湾以打造4A级景区为目标,不断丰富景区游乐项目,增强景区旅游吸引力,开发漂流综合项目,发展壮大大湾旅游产业。2018年,大湾景区旅游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近30万人次,追寻总书记的步伐,到大湾瞻仰红色之印、感受人文之韵、体验自然之美,已经成为大湾新兴的旅游现象,为大湾村及周边区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PM 17:00
制茶车间机声隆
傍晚时分,初夏的大湾村寂静而又恬淡。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大湾村民大多回家忙着吃晚饭,拾掇拾掇家里。但是,在位于大湾村的茶产业扶贫车间里,周秀凤在车间里匆忙吃了一口,还要继续加班。因为,新茶上市这段时间是她和同村的工人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段之一。
“一到春茶上市季节,像我这样有炒茶手艺的村民都忙得不可开交,遇上新茶订购火爆的那几天,我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下班。”说起在茶厂上班的情况,周秀凤丝毫没有忙碌了一天的疲惫,显得兴奋不已。然而在几年前,周秀凤一家,还是年收入不到4000元的贫困家庭。
46岁的周秀凤家有4口人,丈夫在外打工时受伤生活不能自理,年迈的母亲体弱多病,女儿患有慢性骨髓炎,生活的重压一度让周秀凤不堪重负,于2015年建档立卡成为贫困户。她告诉记者,2016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访农户、问冷暖,与当地干群一起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同时也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脱贫致富的决心深深植入大家的心田。后来,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村里新建了一个大型茶叶加工厂,开展了茶叶制作“师带徒”项目。经人介绍,周秀凤去了加工厂,经过培训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已成为茶叶公司拉火组组长。现在,在老师培训带领下,从采摘到炒茶再到拉火等工序全都能胜任。2017年春茶季,她的个人收入就达到5000元,后被推选为茶园管理员,所得收入又是5000元,目前,已成为当地茶叶公司的正式员工,前景更为广阔,周秀凤一家也于2017年底顺利脱贫。2018年,她家年纯收入能达到3万元。
“现在村里富起来了,各种建设如火如荼,我每年在春茶上市旺季在茶厂打工,淡季就在村里的建设工地做工,虽然人忙了一点,但是收入很可观。”周秀凤告诉记者,她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瓜片的炒制技艺,现在已经在家中的3亩茶园里种上了新茶,等到3年后就可采摘制作金寨毛峰,茶叶不愁销路,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