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湾》第七章 余静与扶贫工作队(下)

  谢菊莲 张大鹏

41900095三版1.JPG

  王名香:一辆摩托驰千家

  在大湾村扶贫工作一线,乡亲们口中频频提到的不仅是余静,还有扶贫队队长王名香。今年58岁的王队长,朴实憨厚,穿着如农民,谈吐用乡音,一辆摩托车行走山间,在大湾村深得百姓喜爱。“一听到摩托响,老王到现场。”村民们打趣他。

  2017年,按照安徽省扶贫工作计划与要求,所有贫困村要配一位副处级领导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名香当年5月1日便从金寨县人大常委会正式下乡驻村,任大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本来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这时候却要卷起铺盖下乡,对王名香来说,心里的确有点落差。快到退休年龄,家里孙女才一岁,儿子正在创业,儿媳妇又怀上了二孩,他之前商量好和老伴一人带一个孙子。这下乡扶贫,一切都得从长计议。

  但组织上把脱贫攻坚的担子放到他肩上,也是对他这名老党员的信任与考验。他二话没说,2017年5月1日一大早,他拎上一床被子、骑上一辆旧摩托车,来到了大湾。

  王名香对这块土地熟悉。他本是花石乡花石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花石公社当过茶叶辅导员、技术员,还先后担任过花石乡副乡长、双石乡乡长,南畈村党委书记、水竹坪乡乡长等,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组织上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抽调他到大湾村担任扶贫队长。

  “大湾我熟悉,属最贫困山区之一,产业基础薄弱,但当地产茶、天麻,能养牛,群众关系也比较复杂。”来的路上,王名香就做好了充足心理准备,知道此行的压力和使命,肩上沉甸甸的。

  不愧是有着几十年基层工作经验,王名香到了大湾村就撸起袖子忙开了。一辆摩托车,走村串户,一副热心肠,嘘寒问暖。大湾村的大事小事他都了如指掌。“给咱百姓办事,他从不嫌烦。”大湾村的很多村民提起王名香都这样说。

  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王名香不惜磨破脚掌,不惧费尽口舌。51岁的贫困户袁文厚想脱贫却不愿意发展产业。夫妻俩带一个孩子,前些年出门打工没赚着钱,2016年回乡后就守着家里的一亩茶园生活。多次上村部要求评上贫困户。2017年通过民主评议,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名香在对此户走访中,发现两口子都有慢性病,袁文厚高血压、高血脂,妻子梅淑琴肩脱臼上过钢板。他们一家子住在山头上,偏僻且不安全。王名香起先动员他们搬迁到村部居民安置点,两口子以各种理由拒绝,王名香便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他们同意搬到了村安置点。住房落实后,王名香又动员两口子发展生产。“政策再好,还得自己干。”王名香将贫困户该享有的政策一一解释给袁文厚听,建议他发展养殖业。但袁文厚以无养殖成本拒绝。王名香说;“你养猪,我来出成本,你只管养,养大了我来帮你卖,猪死了我不要钱!”可即便如此,还是被对方以养猪要打猪菜拒绝。王名香又想到村头有一大片蔬菜大棚,叫袁文厚任意挑选一块种菜,对方又以太远了为由拒绝。为了袁文厚,王名香绞尽脑汁,一趟一趟变着点子找到他家,好话歹话说了一大筐,可就是打动不了人家。袁文厚有想养鱼的意愿,他陪着袁文厚花了三天时间在全村及周边范围内寻找鱼塘,但找不到合适的鱼塘。

  王名香没有放弃,三天两头找到袁文厚谈心并激将他:“你去比较一下村里任何一户贫困户,他们享有的扶贫政策没你多,他们的脱贫信心却比你足,现在他们都脱贫了,还享受政策,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发展?”袁文厚心里也热了。就在这时候,王名香从自己兜里摸出刚取的工资,拿出2000元递给袁文厚,“你去乡里买30只鸡,先养着,到时候我来帮你卖,赚了算你的。养死了我一分不要。”接过2000元钱,袁文厚骑着自行车真的就去买鸡苗了。这次,他买了50只。等到2019年开春,就可以上市场卖了。在王名香的鼓励和开导下,袁文厚又种起了玉米,劲头足了,2018年,他家里的人均收入达到了7100元。现在的老袁精神头明显不一样。“原来油盐不进,如今说起话来就点头说好。”王名香说起老袁的变化,自己也笑了。2018年10月上旬的大湾村脱贫评议会上,袁文厚在会议上站起来表态,要主动脱贫。

  大湾村过去交通闭塞,电话不通,山里的姑娘有很多都嫁出去了,山里的小伙娶不到媳妇,成了光棍。“我来的时候,村里的五保户就有50多户。50多户五保户还有30多户住在危房里。”王名香说。

  王名香说,当时就想着赶紧得解决好五保户的住房问题,可是村里拿不出修建房屋的资金。于是他将这事反映到乡里,并以村委会的名义给县民政局写了一封书面报告。在王名香的积极协调下,县中医院出资8万元、中国农业银行六安分行出资5万元,古井集团出资20万元,多方筹集,在村东头建起了十间五保户周转房,每户25平方米。看到五保户们对新建的周转房十分满意的表情,王名香说他那悬着的心这下总算踏实了。

  “带着一种使命来的,来了以后,时间久了,我感觉我对老百姓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王名香说。他自己生长在农村,又干了那么多年的基层干部,深刻感受到有的贫困户处境困难。不仅是贫困户,他对村民们也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村里梁合金老两口年龄大了,家里电视坏了长时间收不到台,两口子信息闭塞又不与外界联系,天天唉声叹气。王名香和扶贫专干潘新在走访中与老两口攀谈得知此事,二话不说,便跑到屋前屋后查找原因。原来房子外面长了一棵大树,树太高挡住了电视信号。“小潘,你去调电视,我去砍树。”王名香说着便提了一把镰刀出门上树,砍下了浓密的树枝,屋里传来了电视的信号声。梁合金老人当即拍起掌来:王队长,你真是大好人,我们都好久没看到新闻啰!

  贫困户陈亮亮出门打工,留下哑巴老母亲一个人在家,靠70多岁的叔叔陈启才照应。这天王名香在村里走访,眼看着变天要下暴雨,可老人家门口还有三筛筐玉米晾在外面。王名香来不及喊人便自己忙上了,当他将三麻袋玉米装好背进屋子时候,两位老人才反应过来外面下大雨了。村里的老上访户陈老太太一遇不顺心的事,三天两头上访,有天下大雨,陈老太太家里二层平顶房上的挡雨棚子被刮倒了,雨水顺着楼梯灌满了一层的房子。王名香在走访中见此情景,赶紧喊来隔壁邻居,将雨棚修好扶正。对此,陈老太太一下改变了以往对待村干部的态度,见人就夸扶贫干部干实事。

  “咱一个小小的举动,解决的却是他们的大难题。”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王名香总是站在百姓角度思考问题,从来没有领导的架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打趣道:“退休后俺也是一位老农民。”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习近平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我的祖国我的书”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芳华无悔——西昌航天人放飞百枚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幕后故事⊙“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启动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年申请量居世界第一⊙《美丽的大湾》第七章 余静与扶贫工作队(下)⊙潘新:历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