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爱播撒在十米车厢——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程大春
本报记者 王元军 文/图

“各位乘客,请自觉排队上车,注意安全。车上的同志,请给老人和带小孩的妇女让个座,谢谢。”4月15日上午,在舒城通运公交公司公交站场,从舒城县城关开往杜店的901路公交车,在公交司机程大春的驾驶下,缓缓驶出站点。
“作为一名乘客,我由衷地敬佩他,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在这里,每一位旅客都受到尊重。”这是一位乘客写给舒城县公交总公司的一封信中的内容,赞扬公交车司机程大春。“我们经常坐他这趟车,不仅车开得稳,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特别照顾,经常提醒我们上下车注意安全,时间长了他都知道我们到哪里下车,不用提醒车就直接停了。”公交车上,来自舒城县春秋乡田埠村的曹前付、钟德权两位老人,从城关办完事后,坐上了程大春的这趟车,准备回家。这趟公交车上,一半乘客都是程大春的老熟人,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大春师傅。
程大春今年52岁,每天清晨,他总能提前半个小时到公司,整理车厢,检查车况。下班后,只要车轮一停,他就忙着擦玻璃,拖地板。程大春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去世都较早,他是在乡邻的关爱下,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因此潜意识里,始终有一种感恩的心。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到北京创业,一直在北京做驾驶员工作,2012年,当听说家乡开通了城乡公交车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公司的挽留,执意要回舒城开公交车。
城乡公交车,乘客以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各乡镇敬老院老人居多,为避免刹车、急转弯等过程中给乘客带来强烈的震动,他悉心揣摩如何踩刹车,乘客站得更稳;车辆转弯时,打多少方向,乘客不会有倾斜感觉;车辆行驶中,如何保持匀速,避免急刹车等。在长期的实践中,程大春钻研出了一系列安全技巧和节能知识。
程大春的车里还配备了“爱心急救箱”,程大春说,有一次一位老人在车里突发心脏病,捂着胸口,额头冒汗。他一看情况不对,马上把车停在路边,拿出急救药塞到老人嘴里,救了老人一命。说起程大春的事迹,单位领导和同事都说,他没有卓越的才华、非凡的魅力,有的是一腔赤诚、热情服务;没有激昂的话语、铿锵的誓言,有的是永恒信念、不懈追求;没有伟大的业绩、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是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的情怀。
采访中,程大春告诉记者,最令他感动的是,沿途经常有群众不管坐不坐车,在路边拎着土特产,专等他的车,非要把土特产送给他。这些土特产包括时令蔬菜、瓜果、红薯、玉米等等。群众为什么要送他土特产呢?一位老大爷说:“大春每天早上那么早就开车接送我们,态度又那么好,在车上只要有人遇到什么事,他总是尽力帮助解决,送点自家生产的土特产,也只是表达一个心意。”
要说程大春帮人的故事,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乘客谢中生,乘车到城关,下车时忘了把座位上的一个拎包拿走,包里有银行卡、工资卡、身份证、电话号码本和一千多元现金。他还没发现拎包丢失的时候,程大春就多方联系要到他的电话号码,问他是否丢了东西。
盲人潘孝然,今年56岁,住在春秋乡敬老院,经常往返春秋和阙店之间。只要见到潘孝然等车,程大春就停车搀扶他上车,并给他找好座位。每次程大春只要大声“咳咳”两声,潘孝然便能辨别出是谁跟他打招呼,高兴地喊出:“是大春师傅啊!”
一年冬季,程大春驾驶公交车回城关经过棠树的途中,看到路边倒了一个人,有好几辆车从其身边经过,但都没有要救的迹象。程大春却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抱起那位倒地人,立即送到棠树乡卫生院。
……
程大春的真情付出也赢得了大家真心爱戴,他总能收到群众寄来的一封封感谢信。公交车的意见簿上也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对程大春的赞誉、感谢和鼓励。前不久,程大春因患病请了两天假,结果,有十多位乘客到公交公司打听他的情况,听说他患病了,又赶到他家进行慰问。当有人向程大春请教服务群众有什么诀窍时,程大春嘿嘿一笑说:“当你发自内心地把乘客当亲人时,你的服务态度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