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钟萱)日前,六安市中医院肝病科成功为一名重症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治疗。本次治疗是该项技术在皖西地区的首次开展,标志着该院成为省内为数不多能独立开展该技术的医院之一,填补了我市重症肝炎治疗的一项空白。
患者是一位53岁的女性,肝衰竭,入院时病情危重,经科室集体讨论,肝病科主任何伟果断决定采取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治疗方案,经治疗后患者血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到安全范围,肝功能均明显好转。
据悉,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一旦发生肝衰竭,治疗极其困难且病死率高。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治疗方式。
此次,市中医院肝病科开展的DPAMS是一种组合型人工肝治疗模式,采用中性大孔树脂(HA330-II)和交换树脂(BS330)两种吸附剂联合应用,可在迅速改善黄疸症状的同时清除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该技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肝炎,肝移植前后,肝性脑病,重症肝炎伴SIRS,肝衰竭引起的MODS,高胆红素血症,顽固性胆汁酸淤积方面均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