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扬
4月12日上午,金安区中店乡新时代实践所会议室欢声笑语,来自全乡50余位低保户、特困供养户代表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市民政局、金安区委宣传部、金安区民政局主办的“感恩共产党,拥抱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也由此正式启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低保政策的实施,为生活在温饱线上的人群增强了生活信心。
杨公庙村陆庄组42岁的汪家红家有4口人,她和丈夫陆秀东辛勤劳动供养2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很幸福。2017年春,陆秀东突患精神病,一家人生活滑到贫困线边缘。在汪家红愁眉不展时,村委会帮助她申请了低保,乡残联帮陆秀东办理残疾证并落实残疾人多项补贴,读中专的女儿纳入“雨露计划”资助对象,每学年给予3000元的助学补助,上小学的儿子不用交一分钱费用,还可以领取500元生活补助。“感谢惠民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汪家红说。
同样,感恩惠民政策的还有汪神村的五保老人潘延安。他今年73岁,前几年来他常想再过几年不能动了,怎么办?想多了,心情就不好,不愿意与人沟通,非常无助。村干部像是看穿他的心事,经常到他家坐坐看看,嘘寒问暖,跟他讲如今的好政策,帮他申请享受农村分散五保供养老人生活补助费6000多元。2016年经群众评议又纳入贫困户帮扶,去年“危房改造”政策惠顾他,土墙草房子推倒了,政府帮他盖了砖瓦房,又大又牢固。“现在我的生活越来越好,吃穿住不愁,电视机、冰箱、空调都装上了,也用上了自来水,平时生病还有医生上门瞧看。作为五保老人,什么都不用担心,如果哪天真不能动了,还有敬老院,乡敬老院连看护床都给我们准备好了。”潘延安滔滔不绝说着,多次说到“我的好日子来源于党的好政策。”
据了解,我市自从启动城乡低保惠民工作以来,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城乡低保制度,城乡低保实现了以户施保、分类施保、按标施保。2018年,全额资助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参保59.88万人次,共计支出参保资金1.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