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反哺情

  禹茜茜 本报记者 康家佳

  金寨县槐树湾乡兴田村位于梅山水库史河上游,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669人,2014-2018年共脱贫131户624人。在众多的脱贫户中,家住河沿组的马升前身残志坚、反哺社会的脱贫故事,成了全村甚至全乡学习的榜样。

  热爱读书 孝老爱亲

  因家庭困难,马升前出生一个月时,被送往了养父养母家。他热爱读书,虽然中学后没有条件继续读书,但他没有放下手中的书和笔。1991年,21岁的马升前来到上海财经大学绿化组工作,由于他踏实肯干,升任为绿化组组长,他热爱学习,还前往复旦大学接受膳食早点培训。

  2008年,养母刘大荣患上了帕金森病,生活无法自理,他放弃在外的工作,回到家乡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养母;由于养母卧床多年,今年甚至无法自己吃饭,马升前便和妻子宋娜一起照顾养母。11年来,他和妻子悉心照顾老人,无怨无悔。他们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他们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

  致残致贫 勤劳致富

  为了挣钱养家,他批发水果、蔬菜售卖,还开起了三轮车,支撑着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村里修桥修路等工作。

  因常年劳累,2010年时,马升前感觉身体不适,右腿冰凉,他坦言自己当时心里也有点害怕。后来,马升前因脑血栓后遗症,造成了残疾,腿脚走路不灵便,做饭只能用一只手。2014年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一家人能尽快摆脱贫困,在国家扶贫政策和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的帮扶下,马升前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和家庭情况,选择了从事废品收购工作。他每天起早贪黑,拖着一条带有残疾的腿走村串巷,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坚持,每年可增收2万元。同时,在多方帮助下,他家还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年增收3000余元;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去年他养了100多只鸡挣了上千元,加上种植三亩油茶,每年又可增收万余元。村里还给宋娜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护林员,每月可以获得5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2018年,他家人均纯收入达到8877元,其中生产经营性收入9000余元,远远超过人均3500元的脱贫线,经省第三方评估符合“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于2018年光荣脱贫。

  热心公益 回报社会

  感恩反哺,回报社会,曾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马升前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受助者,他时刻心怀感恩之心,不忘回报社会。2015年,马升前加入了金寨春雨公益协会,经他牵线成功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已有十余名。

  19岁的张治国还在上学,他的母亲瘫痪卧床,家中困难,马升前便带些水果去家中看望,拍下了他母亲的照片,向春雨公益协会的负责人汇报了这件事,争取到数千元和部分衣物赠予张治国家。马升前常常热心帮助他人,周围的邻里都了解他的性格,提到马升前时,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马升前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在槐树湾乡开展的春雨公益协会助学、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他总是第一个积极报名参加,一次也不落下。他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与困难学生的家长沟通交流,核实家庭情况资料,让资料更加真实详细,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孩子们结对手拉手。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市政协召开“推进返乡创业工程”情况通报会⊙霍邱县开展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培训⊙丁集镇抓实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邵岗乡“三扶”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不忘反哺情⊙胶东大樱桃 赶早增收忙⊙“游园黑名单”能否管住不文明游客⊙用良法善治推进“绣花”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