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祭双亲

  束红梅

六版407150109.jpg

  徐缓 摄

  梦境里,看见妈妈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又很兴奋,拉着妈妈手说:“妈妈,您回来了呀,您都出门好多天了,您回来了,太好了。”然后,我转到另一个房间,看见爸爸也在,我更高兴了,笑着说:“爸爸您也回来了,太好了,太好了。”爸爸妈妈只是笑,不说话。依旧是熟悉的场景,爸爸在看书,妈妈忙家务,我在房间转来转去,看看爸爸读什么书,看看妈妈厨房有什么好吃的。可这美好的时刻才一瞬,便醒了,再也回不去了。是不是爸爸妈妈知道我日夜思念,才一起来看我?闭上眼睛,前一秒是喜,后一秒是悲。喜的是又见双亲慈颜,悲的是再无相见之时。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年,母亲离开我们也有七年了。在失去双亲的一段日子里,我经常魂不守舍,丢三落四,常常茫然无神地望着天,不知该干什么。以前奋斗创造成绩总想着为了父母开心高兴,我认为那是一种孝顺。现在心却散了,失去了快乐的发源地,失去了拼命努力的动力。书上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我永远是那个不用长大的女孩。失去父母,直面未来的归宿,心中的恐慌谁能安慰?

  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我在家待的时间最长,和父母的黏合度估计也最大。父母的口头禅就是“小红梅,你去做这个,弄那个。”我是他们的通信兵、快递员,跑腿外采杂货都是我的活。父母对我哥哥姐姐要求严格,对我宽松了许多,给我很多自由,支持我的爱好,疼爱我,从小到大也没断过我的零花钱,我用零花钱买了许多书,也买了许多好吃的零食。

  我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很忙。上班、下乡、蹲点、社会教育等等,在家有点时间也是看书,写会议讲话稿。父亲长期担任单位一把手,但每次讲话稿都是自己写,有时候我去给父亲泡茶添水,屋子里烟雾腾腾,父亲写着改着,我递过去的茶,父亲头也不抬地喝一口就放到一边,然后继续写。我爱读书,就是受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父亲读古典文学,我也钟爱古典文学。父亲每天晚上要看很长时间的报纸,有时下乡回来,就让我去他办公室拿报纸。一路小跑取回报纸,回到家我也看。我最爱看的报纸有《文汇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我上初中时,六安二中上午最后一节是20分钟读报课,有两名班干轮流读。我读报纸比较顺畅,估计与天天晚上跟父亲后面读报有关。报纸上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潜移默化,看报读报为我的文字水平埋下一点功底。

  母亲做得一手好面食。馒头、包子、面条、饺子、烙饼、韭菜盒子、面鱼子等等,在母亲的手里都别有滋味,香喷喷、甜丝丝。我也跟着母亲后面学了很多面食,但只学到一点皮毛。母亲剪出的花样也别致生动,小动物们栩栩如生,我笨,没有母亲这方面的灵巧。母亲随父亲从农村来到城市,跟着一位老师傅很快学会了裁剪缝纫,从那以后我们全家的衣服都是母亲缝制。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我踩缝纫机,从匝鞋垫开始学。母亲给了我缝纫基础,后来我利用工作之余去服装学校,认真地学习了服装设计理论和实践技艺,看裁剪图的水平自然比母亲高了那么一点。我给母亲做过几套真丝服装,母亲见人就说,这是我女儿给我做的,做得比我好。每次母亲夸我,我又高兴,又不好意思,总觉得和母亲比,我永远是笨笨的。

  承欢父母膝下的日子,顺心顺意,甜蜜安宁,开心、活泼、自信,每天都是发自心底的喜悦和欢喜。当父母离开我们,心底的悲伤沉重了我的行动和思维,真是不思量,自难忘。

  思念如马,自别离,未停蹄。每年的清明、年坟、父母的忌日,我们兄弟姐妹都一同去祭拜父母,摆上鲜花、酒食供奉父母碑前,向父母禀告自己工作、学习、家庭等情况。父母在,人生尚知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今天蓝天白云,春风晴朗,陵园里梨花洁白,寄托了我们的哀思,在父母墓碑前我们叩头跪拜。祭拜父母,是追思,也是抚慰伤痛的一帖温药,是消除思念痛苦的缓释胶囊;祭拜父母,既是对父母恩情的追思,也是对承欢父母膝下的怀念,是对父母带我们共同生活场景的追念,也是对我们青春欢乐的暂时回忆。

  我告诉哥哥姐姐,前几天做梦,梦见爸爸妈妈回家了,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好高兴。哥哥佯装生气地说:“爸爸妈妈偏爱你,只看你,都不看我们。”我说:“那是因为我思念得紧。”

  梨花风起正清明,陵园里素洁的梨花,请带去我们的思念,我们想念爸爸妈妈,怀念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渗入骨髓对父母的思念不可磨灭,追思父母的恩情,思念无尽……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星星的孩子——豆豆康复记⊙梨花风起祭双亲⊙别冲妈发火⊙清明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