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瑞 通讯员 程度厚
四月花海,桃红柳绿,5日上午,在叶集区姚李镇山河村境内的“吴国龙种植基地”,百余亩粉红色的桃花漫山遍野。桃树下,不少老人背着喷雾器,在给桃树喷施生物农药,目的是减少病虫害,保障桃子稳产高产。令记者感到诧异的是,这些劳作的村民都是周边的“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轻松就业。
“俺们老年人在家也是闲着,自从吴老板承包桃园以来,俺们常年给他帮忙,每个月都能挣到1500元到1800元不等的劳动报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咱农民求之不得。”张正强老人一边干活一边说。
记者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了解到,这些都是在家中看孩子忙家务的留守老人,他们大多数是村里的在册贫困户,每天都能得到60元—70元不等的劳动报酬。尤其是到了桃子收获季节,满山的大红桃需要采摘,采摘回储藏室里还需要从外形上进行严格挑选再进行包装,桃园里每天正常都需要10人以上的人手帮忙。到了桃子收获时,这些老人一边采摘桃子,一边分享收获的喜悦,同样,获取的报酬也更多。
前几年,农村实行土地流转及进行土地复垦以后,霍邱县城关镇居民吴国龙经人介绍,来到姚李镇山河村,租赁了500余亩荒岗薄岭,栽植了寿桃树、油茶、山核桃及板栗等果树。2016年6月开始挂果,共收获了20多万斤寿桃,经济价值30余万元。初步的收获,使吴国龙尝到了丰收后的甜头。基地种植的油茶、山核桃等生长周期长见效慢,而栽植桃树两年就能开花结果,周期短,见效快。因而,桃树下栽植油茶、山核桃这种方法,既科学又规范,施肥用药,树与树之间的根部营养均衡吸收、营养互补,在经济上实行了“快与慢”互补经济循环。
“栽植果木既可以绿化山岗,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但我想的更多的是,这个村的群众远离镇区,他们没什么经济来源,开辟这几百亩的经果林,需要人手除草、施肥、干杂活,村组让贫困群众在基地干活,不仅基地杂活有人干了,而且他们还可以增加收入,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吴国龙打算,利用前几年的收入,再申请贷款,把周边的荒山野岭都租赁过来,规模种植千亩以上的果林,向荒山要效益,从黄土里淘金。对于未来,吴国龙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