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凤:用奋斗勾勒青春的模样

  本报记者 汪娟 曹辰

  她是霍山县年龄最小的农机手,是霍山县稻田养虾第一人,同样也是霍山县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年少时一场家庭的意外变故,让她从一个娇滴滴的“小公主”变身“女超人”。也正是从勇敢扛起家庭重担的那一刻起,这位90后女孩开启了她激情奋斗的青春岁月。她就是霍山县但家庙镇成凤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来凤。

  稚嫩双肩扛起家庭重担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16岁还是在父母庇护下无忧度日的少年,但对于2008年,刚满16岁的陈来凤来说,迎来的却是人生中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此之前,陈来凤的父母从事农机行业,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她自然也是父母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16岁那年,她的母亲不幸离世,父亲也因意外几乎双目失明。给父母治病用光了家中的积蓄,万般无奈下她不得不选择退学……那是一段无比灰暗的日子,只不过对于陈来凤来说,她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去怨天尤人。家中的经济每况愈下,父亲和年幼的弟弟都需要人照顾,这些都是陈来凤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

  “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家里人活下去。”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陈来凤说她只有这一个信念。陈来凤的父亲原本是名农机手,遭遇意外后农机自然没法开了。陈来凤想,只有尽快让家里的机器动起来,家里的情况才能好转。为了尽快掌握农机技术,陈来凤没日没夜地琢磨着怎样去开机器,怎样收割得更好。先从自己家的稻田开始,然后是周边,再后来是到外省……就这样,陈来凤成为全县年龄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农机手。经过不断努力,这个刚出校门的小姑娘的收割技术愈加成熟,她逐渐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开着农机车走南闯北收割水稻,其中艰辛只有陈来凤自己清楚。每年收割季节,忙起来的时候,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家常便饭。最难过的当属在异乡奔波的时候。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外地开农机,劳累了一天之后,为了省下住旅馆的钱,她蜷缩在一个小巷口里睡觉。也许是因为天黑看不见,迷迷糊糊中,突然有人泼来一盆冷水。瞬间陈来凤就被惊醒了,望着自己湿透了的衣服,想起这几年的艰辛,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陈来凤:用奋斗勾勒青春的模样⊙“红榜”群众享实惠政府助圆“微心愿”⊙我市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清当前森林防火形势⊙留守老人“花开淘金”⊙孙云飞在霍山督查森林防火工作时强调切实增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金寨又发现连片国宝银缕梅⊙我市全面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市民广场人防工程完成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