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宏——一片叶子的传承与坚守

  本报记者 程传军

  春日的大别山,淡淡的茶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一眼望去,尽是碧绿。作为“老字号”的十大名茶的六安瓜片谷雨前茶已全面开始采摘。站在茶区山巅极目远眺,连片的葱绿中,点点散布着一个个茶农采茶忙碌的身影。位于裕安区石婆店镇邓冲村的邓冲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里一派繁忙,该合作社理事长周益宏正在组织当地六安瓜片制作“传承人”,按照六安瓜片茶的传统工艺做法,对采摘下来的鲜叶进行炒片。

  现年49岁的周益宏,是裕安区石婆店镇汪家畈冲村土生土长的茶农。他自小就跟父辈们摘茶、炒茶、卖茶。可以说,他是嗅着茶香长大的。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当地很多茶农采摘的鲜叶制作半成品茶,销售给周边的商贩。由于制茶工艺不规范、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即便是再好的六安瓜片鲜叶也很难提升品质、提高价格,茶农们依旧在贫困线上徘徊。针对这一现状,周益宏意识到,要想使当地茶农发家致富,必须依靠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对传统的茶叶生产技术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名优茶,努力让这片叶子有“标准”。

  2004年3月,他牵头组织当地十多户茶农率先在全镇成立邓冲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并兴建金六茶厂。在通过大量的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建一片基地,壮一个龙头,创一个品牌,促一个产业,富一方茶农”的发展思路。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68人,社员以茶园使用权、劳务投入、资金投入等组合入股。按年纯利润50%返还茶农,40%按股份分成,10%留作合作社发展资金。

  针对近年来各地茶产业的逐渐兴起,六安瓜片发展与其他优质茶种相比呈现出了不足和劣势。“尤其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受市场的影响和冲击,六安瓜片品牌太多太乱,而且生产工艺不规范,使得六安瓜片茶真假难辨,严重影响了六安瓜片‘老字号’品牌的声誉。”周益宏说,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要把六安瓜片的工艺传承好坚守好。(下转二版)

  绿色振兴的践行者

  周益宏充分挖掘传统优势,一直在做六安瓜片的传承与坚守工作,而且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使茶产业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带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和茶农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周益宏的传承与坚守,其实就是加快老区绿色振兴的生动实践。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让天下人喝上真正的六安瓜片。我市如六安瓜片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我们要将前人留下的品牌不折不扣地发扬光大、锦上添花,永葆“老字号”的青春活力,才是真正的传承与坚守。

  近年来,六安茶谷的效益和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茶谷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茶谷的品牌拉动作用在不断凸显。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加快六安茶谷建设的推进与提升,合力打造六安茶谷“升级版”,充分发挥六安茶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周益宏——一片叶子的传承与坚守⊙六安获1.6亿元水生态补偿金⊙我市部署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舒城“五合一”专项督查提升监督检查实效⊙傅孝维荣获“全国地标工作十大人物”称号⊙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孙云飞在霍邱县督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时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省人大常委会来我市开展林权管理情况执法检查⊙王胜到裕安区调研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市政协机关开展清明祭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