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向东看”理所应当

  新华社记者 郑汉根

  近段时间以来,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加强合作的好消息不断传来。继意大利之后,卢森堡日前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新的时与势,正助推欧洲对华合作的理性认识不断强化。

  迄今有20多个欧洲国家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欧盟希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一带一路”是欧洲国家想要参与的重要项目。

  面对经济疲软等内部困扰,欧洲亟需强化提振信心的外部合作。发展稳健且愿意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中国,成为当然之选。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谈到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因时坦言:“意大利不能错失这次机遇。”英国广播公司指出,在欧盟内部面临严重分歧的时刻,中国的投资、贸易及“一带一路”倡议等都对欧盟国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压力,欧洲人发现,“西方不亮”可以“东方亮”:与中国加强合作,能够为自身发展开拓空间。很多欧洲政要和专家学者都表示应与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指出,中欧之间需要更多的共同项目。

  中国坚定的开放意愿和行动吸引着欧洲。意大利里雅斯特港务局局长达戈斯蒂诺谈到与中国的合作时说,将目光投向中国是自然而然的事,意大利的港口当然要与“那些拥抱世界的国家”做生意。

  中欧不仅在发展议题上有巨大合作潜力,在诸如维护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诸多国际问题上,双方有很多共同语言,合作起来没有“违和感”。

  欧洲向来有追求务实理性的传统。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顶住压力与中国加强合作,英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意大利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国家,都是务实理性的体现。

  面对那些质疑中欧合作的杂音,欧洲内部正发出越来越多理性声音:德国外贸和批发商协会主席宾格曼指出:“‘中国恐惧症’没有存在的理由,德国并非中国经济发展的受害者,而是获益者。”法国《回声报》指出,现在的问题不再是了解是否适合前往中国,而是要好好地决定去中国做什么。

  伴随国际时局的嬗变、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欧洲主张加强中欧合作的理性声音更加响亮,汇聚起更多积极力量。历史上,欧洲曾经“向东看”,和中国共同谱写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篇章;如今,乐见欧洲“向东看”势头日益上升,与中国携手合作再创新篇章。

  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表示:“一个以目标清晰、需求强烈和志存高远为基础的强大中欧伙伴关系,是21世纪出于显而易见的事实和理性作出的选择。”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中国和欧洲深化相融相通,强化互利合作,于彼此,于世界,都是福音。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脱欧”不确定性阴云继续笼罩英国经济⊙2019年汉诺威工博会正式开门迎客⊙欧洲“向东看”理所应当⊙便民资讯⊙霍邱县烟草专卖局公告霍烟专公[2019] 第3号⊙霍山县烟草专卖局公告霍烟专公[2019] 第3号⊙金寨县烟草专卖局公告金烟专公[2019] 第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