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晚景关工情

  李文斌 本报记者 谢菊莲

  人生趋暮有金秋,对于年逾八旬的老人张举宽来说,退休后的20多年关工工作,让他时刻体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感。因为热爱,所以不遗余力、倾尽心血,20年来,作为一名从正处级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他始终以一名普通办事员的身份服务于众,将深厚的情感倾注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关工事业上来,夕阳之躯持续散发着灿烂的余热。

  1996年11月,张举宽从原六安行署土地管理局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正值六安地直关工委成立,他被推荐担任地直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本来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面对新的岗位,张举宽却浑身充满了热情和干劲。张老年轻时候当过教师,在教育局工作过,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如果能继续发挥余热,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们,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在当时,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部门,如何帮助青少年系好第一粒扣子、做好传帮带,组织青少年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助力成长,最初几年,我们这些老同志可谓绞尽脑汁。”张举宽回忆,1997年,全国都在庆祝香港回归,当年3月26日,地直关工委便印发了《关于开展庆祝香港回归活动的通知》,要求地直各单位关工委以香港回归为主题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对青少年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当年,地直关工委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三项活动,一是在皖西博物馆举办《迎港归庆六一少儿书画赛》,二是与土地局、六安师范、地区党史办、地委党校联合举办《迎港归庆“七一”历史知识竞赛》,三是举办《香港回归图片展》,三项活动开展下来,在地直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孩子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0多年来,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关工委定期举办青少年成长活动的习惯就这样延续了下来,每年的六一、七一、八一、十一或寒暑假等重要节点都会组织举办青少年教育活动,如“小记者夏令营采访活动”、开展交通法规知识竞赛、庆澳门回归、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万人签名活动,举办“党是阳光我是苗”少儿书画比赛等等,受教育青少年近万人。

  翻看“六安市直关工委大事记”,记者看到在近百页的大事记中,密密麻麻记录着自1996年以来至今,市直关工委开展的每一件大事小事,这无不凝聚着张老的心血。张老认为,做好大事记,对今后关工系统举办活动既是一种借鉴,也是一种交流,能助力未来关工活动开展得更加出彩。每件大事记的时间、地点、背景、参与人员和活动内容都被精确描述。如今张老坐在桌前翻看这些内容,80多岁的年龄还能清晰地回忆起20多年前自己参与组织举办的一些活动场景。张老对工作十分认真细致是出了名的,只要是上级关工委领导布置的事情,他都认真执行,就拿开会这件事来说,每次会前他都认真筹备,自己起草会议文件,设置表彰奖项等,20多年没有一次失误过。时刻想着关工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伏案疾书,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老伴为这事没少冲他发火。

  这些年,和张老一同进关工委的老同志随着年岁渐长先后离开岗位,新的工作人员不断走进来,按理说,他可以找个借口做点轻巧事,让年轻人多劳,然而他不仅没有松劲,依然干劲十足,始终坚守岗位,一刻也闲不住,一方面做好传帮带,另一方面总是主动做事。市直关工委辖有100多个单位,新进同志每次刊物发放就是一个难题,张老就带他们拎着好几十斤的关工刊物,挨个为各单位投送,在文件交换中心,张老总能十分熟练地为每个单位精准投放。说起哪一年关工系统举办过什么活动,张老能很快回忆并复述出当时的情景,为此新来的同事们还给他取了个“活字典”“活地图”的称呼。

  2000年2月,六安撤地设市,地直关工委更名为六安市直关工委。新的节点,关工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与时俱进,不让自己掉队,张老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不仅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还动员大家开展集体学习,并建立长效机制。张老说,要保持本色,为关工工作注入活力,就要坚持学习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关心下一代成长。张老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每天上班,他来得比别人早,走得比别人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以说,市直关工委工作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渗透着张老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3年,寒来暑往,挡不住一位老者对关心青少年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张老告诉记者:“我退休后所做的工作,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且让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更有意义。”这些年,张举宽曾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并先后两次被记功。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市二院合理控制次均费用成效凸现⊙开春多吃九种食物⊙图⊙两次早产倾心守护母子平安化险为夷⊙关于白发八件事⊙当好孩子的守护神——记省关工委“十佳五老”获得者王顶刚⊙桑榆晚景关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