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沉下去 矛盾化解开——舒城农村“警务通达”见闻
本报记者 储著坤
“老高,最近村民吵嘴打架的少,你可以迟点来上班。”“在家里待不住,习惯了……”3月4日早晨7时许,在舒城县公安局干汊河派出所警民联调室,68岁的专职调解员高先友与洪宕村民兵营长倪俊石聊得热乎,而在一旁的韩湾村妇女主任王加梅低头擦着桌子。平时,全镇范围内发生的吵嘴打架、婚姻纠纷、邻里矛盾等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化解。
早些年,高先友曾当过人保干事、公安员,还在镇综治办上过班,做调解工作可是一把好手。而倪俊石和王加梅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兼职人民调解员。三人搭档,在接下来的一周,每天都要到警民联调室值守,与派出所民警、司法、土管、学校、城管等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化解全镇随时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
“其实,农村非常讲究人情,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一般不到万不得已,很少诉诸于法律,如果全靠法律来解决,则容易被邻里孤立。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利用家族威望、亲戚朋友的力量,调解矛盾用‘情’,处理问题也用‘情’,很多事情往往用‘情’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上午8时许,由于没有接到调解任务,高先友说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经验。
有村民报警,因停车问题,两人发生纠纷。上午10时许,接到报警后,高先友留守在警民联调室内,派出所教导员王辉和兼职人民调解员倪俊石等四人赶到了事发地。
“他每次把货车停在我家门前马路上,挡了我家门向。”村民鲍某手指着陶某愤愤不平。“大马路又不是你家的,我想停那,关你什么事?刚说砸我车子,你动一下试试。”陶某毫不示弱。要不是民警及时赶到,两人就真的打起来了。
“不就是停车嘛,这小事,吵什么,更不要打!”“老陶,你把车子移走就是,停在她家门前,也是不太好看,都是邻居,互相让让。”你一言我一语,经过十分钟劝说,陶某和鲍某两人心服口服,一场邻里纠纷及时得到了化解。随后,民警和专职人民调解员则乘警车返回。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