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贤傲 朱能娟 本报记者 谢菊莲
薛礼兵是干汊河镇新陶村中心村民组的一位普通农民,他听力失聪,却比普通人更加努力生活。脱贫路上其“身残志坚”自谋发展的故事在新陶村被传为佳话。
早年,薛礼兵因一场大病导致两耳变聋,虽经治疗仍被诊断为听力2级残疾,而他妻子张德凤也是肢体3级残疾,家庭因残致贫。加上两个女儿还在校读书,家庭生活十分清苦。2014年,薛礼兵一家被村里评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如春风向他吹来,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薛礼兵本人听力有缺陷,村干部帮助他办理了听力2级残疾证,并帮助他妻子张德凤办理了肢体3级残疾证,夫妻俩享受到残疾人每年生活补助1200元、每年残疾人护理补助720元。两个女儿也先后获得教育扶贫资助……通过帮扶,薛礼兵看到了生活的光明前景,于是他主动谋求就业创业增收脱贫。
“身残志不能残,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薛礼兵振作了起来,经过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多次深入走访,不断鼓励,薛礼兵决定靠勤劳双手摘掉贫困户帽子。
薛礼兵看到本村林慧腌腊食品厂扶贫基地积极招收贫困劳力就业,于是积极主动联系这个扶贫基地负责人,想到这个扶贫基地上班。那是充实的一年,勤劳肯干,他一年便挣得工资收入36000元。扶贫基地没有活的时候,他又到本镇浴场里面帮助别人搓澡,赚钱补贴家用。通过连轴转的务工,他解决了两个女儿上学费用问题,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一家人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根据薛礼兵的实际情况,帮他申报享受产业扶贫政策,鼓励他发展水产养殖4亩,获得财政补贴2000元。为支持他获得更多产业收益,村里还将他纳入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阳光雨露生态园,享受年终分红……通过帮扶支持和自身努力,2018年,薛礼兵户光荣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耳聋了不算残,志向没了才真废了,在政府的帮扶下,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让整个家庭充满了希望。”帮扶联系人谈起薛礼兵时发自内心地感叹道。脱贫后的薛礼兵,最大的心愿是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产业发展,他准备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力争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