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凤
在金寨县张冲乡官田村三岗组的大山深处有3排蓝色的活动房,那是一处普普通通的房子,但是在官田村2018年脱贫户徐用国的眼中,那是他家脱贫的指望,承载着他家脱贫致富的梦想。
“去年我养了30头猪,光养猪一项收入有4万余元,加上毛竹、茶叶、土鸡等,产业总收入超过5万元,再加上光伏入股分红3000元,一亩园入股分红收入2000元,公益性岗位收入6000元,低保金18000余元,儿子徐闰还享受了残疾人两项补贴1520元,我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000多元,我可以顺利脱贫了。”2018年12月10日,徐用国在他的养猪场里对冒雪走访的安徽工业大学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组学生高兴地说。
2014年,因为儿子徐闰智力残疾、父母均患脑出血、孩子上学等原因,通过层层评议,徐用国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儿子徐闰智力二级残疾需要人看护,父母需要人照顾,小儿子徐金在上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然而,苦难没能击倒这个坚强的汉子,他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摆脱贫困。在乡村的支持下,老徐决定开始养猪,这样可以照顾生病的老人和残疾的孩子,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刚开始没有启动资金,村里帮助他申请了10000元扶贫小额贷款,加上从亲戚处借来的20000元,徐用国盖起了9间简易活动房、购买了10头仔猪,办起了简易的养猪场。虽然老徐有一些养猪的经验,但那都是土方法养猪,没有大规模养猪的经验和技术,从猪种的选择到防疫防病技术的掌握、从饲料的配比到猪舍卫生的处理、从销售渠道的建立到市场的拓展,都是全新的内容。老徐边干边学,一边向养猪技术人员学习,一边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从网上学技术。他聘请乡里的养猪技术员桂启茂担任技术指导,不定期地到养猪场指导,同时他还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了小猪防病和温水喂养的“土”经验。没钱购买饲料,徐用国就和妻子一起上山打猪草混着玉米喂猪。2017年当年,他就出栏了15头猪,毛收入5万元,净赚了2.8万元。
尝到养殖致富甜头的徐用国在养猪场里,对前来考察的县农发委干部说:“明年我打算将养猪规模扩大到50头,上一条垃圾自动清洗设备,在科学养猪上做文章,重点是改良猪种和加强小猪防疫,还打算租20亩土地种植猪饲料,生产城里人爱吃的土猪肉。”
2018年底,勤劳致富后的老徐又添了件大喜事,原来他将自己几间破旧的房子拆除,享受了宅改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加上自己辛苦赚的钱在张冲商贸街购买了一处商品房,现在一家人的住房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暖洋洋的阳光照在养殖场一群仔猪的身上,徐用国的脸上也洋溢着勤劳致富的喜悦和脱贫后的自豪,他开心地对官田村扶贫队长说:“要不是党的扶贫和民生工程扶持我,我老徐这辈子想致富,那真是做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