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六安地区首家成功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金寨农商银行深深扎根金寨红色沃土,逐步向着区域性优质服务的品牌银行目标奋进。截至2018年底,该行存款余额111.71亿元,贷款余额69.44亿元,营业收入6.57亿元,资产质量持续向好。2018年,该行“振兴旅游贷”产品获得全市“十佳信贷产品”荣誉。
砥砺奋进 提质增效创新转型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金寨农商银行专注于高质量发展。立足于金寨县域经济体系建设,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实现从规模速度扩张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治理结构优质化,2018年以来,在省联社和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该行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实现公司治理和党的领导有机统一;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做小做散,发展中间业务,夯实支农支小市场地位,减少资本消耗;优化改善股权结构,引进调整战略投资者,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全面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管理方式精细化,通过强化风险意识、主业意识、合规意识,稳健合规发展各项业务,激发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落实以制度流程管人、管事、管权,提高制度执行力,在全行形成浓郁的合规氛围,在强调制度约束力的同时,不断探索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多样化的薪酬体系,为员工创造干事创业的平台,提升组织活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
服务营销差异化,整合营销服务能力,加强网点建设、规范功能分区、明确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农商行服务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激发实体网点的经营活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加强客户管理,细化客户关系分级管理,促进客户结构升级。建立客户、业务、产品联动机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内外联动,为全体客户提供高效率、专业化的服务,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差异化经营优势。
坚守初心 服务三农振兴乡村
作为金寨地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主力军,金寨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以及省联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农商行决策效率高、经营机制活、网点分布广、人员扎根熟等优势,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力支持脱贫攻坚行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创新产品精准对接产业扶贫项目,创新“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融资方式,进一步丰富“信贷+政府担保基金”等“信贷+”组合产品:一是创新“振兴贷”系列产品。立足县域经济特色和风险管控形势,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系列六大产品,尝试“亲情担保”、“林权抵押”、“仓储质押”等担保方式,共授信71户1325万元。二是积极推进“劝耕贷”业务。共计合作办理发放该类贷款业务11笔485万元。三是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全年共计发放209笔8551万元。四是深入开展“政银担”、“税融通”业务。政银担贷款发放39笔2.64亿元;税融通贷款发放7笔2300万元。
创新服务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持续推进标准网点改造与金融科技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持续开展流动银行车服务,通过“传统物理网点+新型物理网点+拎包银行+流动服务车”的统筹布局、合理架构,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的全方位覆盖。至2018年末,流动银行车服务70场次,服务群众10.87万人次,受理各项业务39055笔金额1.67亿元。拎包银行累计服务1120场,服务群众49.49万人次,受理各类业务42.14万笔金额2.61亿元。
倾力推进金融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全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627笔10941.8万元,累计发放19175笔2557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覆盖率达45.72%;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0900万元,贷款余额126户20275万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6371笔5080万元,累计发放20637笔15708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高校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全覆盖。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举措取得实效。全行共计130名帮扶干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2018年完成142户484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其中总行24名帮扶干部包帮沙河乡沙河村56户贫困户,累计走访约450余人次,按质按量完成县政府脱贫攻坚序时任务,已实现30户96人顺利脱贫。
展望新年,金寨农商银行以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精神和干劲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坚守“三农”、小微金融阵地,助力乡村振兴,以优良的业绩交上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